【在科技方面
1.引導蔡倫改進造紙術
自永元十四年(102年)鄧綏成為皇後時,便下令“萬國貢獻禁止進貢金銀珠寶,隻需進獻紙墨(絹素古紙)。”當時蔡倫出任尚方令,掌管禦用器物,能夠随時随地接觸到各地進貢的紙張,因此史學家範文瀾在《中國通史》中指出,蔡倫“可能受鄧皇後的影響,專心制造更合用更廉價的紙”。也有觀點認為此舉為蔡倫改進造紙術提供了物質支持。
中國造紙學會紙史編輯部編委榮元恺同樣指出,鄧綏“不愛珠玉,獨好紙墨”,對造紙發明起到了主導作用。蔡倫受命摸索試驗,在繃緊的麻布簾上,把紙漿澆潑出了最初的真正的紙(植物纖維紙)後,認為紙的創造已大功告成。但貴人鄧綏卻以為尚未達到預期之要求,乃督促、勉勵蔡倫繼續改進,一定要造出可以取代绯帛能用于書寫的紙來。由于有了鄧綏的直接推動和支持,少府焉敢留難,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尚方蔡倫才能繼續改進,創造出可以連續撈(抄)紙的活動竹簾和可以解決濕紙揭分困難的“紙藥滑汁”等,最後完成了一整套可以成批生産(植物纖維紙)的造紙工藝來。而學者劉光裕也認為“鄧綏皇後對蔡倫發明‘蔡侯紙’起了很大的作用。”“宦官蔡倫搞發明創造不能沒有支持,東漢宮廷裡有蔡倫的得力支持者,就是和帝,特别是鄧皇後。”
鄧綏鼓勵蔡倫進行改進造紙術的實驗,資助他的研究工作,密切關注相關進展,直到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成功造出“蔡侯紙”,使造紙術脫離紡織業,成為了一門獨立的手工業,因而被稱為“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紙”。蔡倫取得成功後,鄧綏在宮廷中推廣“蔡侯紙”,這标志着紙在帝國高層的第一次露面。對此,英國學者亞曆山大·門羅(Alexander Monro)指出:“如果說蔡倫是使得紙廣泛應用于書寫具有可行性的工程師,那高瞻遠矚的鄧皇後則是促進紙和書寫結合的媒人。紙在曆史上第一次成為被廣泛運用的書寫材料,要感謝蔡倫的工藝和鄧綏的先見之明。”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經古代文獻記載,得以流傳和發展,并傳播到世界各地,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也是人類曆史上的重大發明。後世紙工奉蔡倫為造紙鼻祖、“紙聖”或 “紙神”。】
大秦始皇時期
秦始皇嬴政自然是看出造紙術的重要性,更何況天幕還說了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當即下令命人盡快研究出造紙術。
嬴政此時有點酸,怎麼東漢宦官蔡倫能改進改進造紙術,至于趙高這貨,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