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天邊剛褪了蟹殼青,朱雀街的檐角便次第亮起千盞琉璃燈。蕭秋攥着一袋碎銀,指尖還留着晨露的涼,擡眼便見許山晴立在青石闆巷口,裙裾被風掀起半幅,像一朵沾了朝露的栀子花。她忽然想起三日前在城郊書院初見,她倚着闌幹背書,竟比書中的湘夫人還要動人。
街市于是便活了過來。糖畫攤子前聚着紮羊角辮的孩童,甜香混着炒栗子的焦香漫進鼻腔。蕭秋跟着許山晴走過竹骨絹燈的長廊,宮燈上繪着嫦娥奔月,走馬燈裡的金蟾正銜着銅錢轉圈。她忽然在一個攤前駐足,指尖撫過蓮花紋的木簪,眼尾掃過她時卻問道:
"去年中秋你說要送我玉簪,倒忘了吧?"
"怎會忘?"蕭秋從攤主手中接過那支玉钗。她屏住呼吸替她簪入鬓邊,指腹掠過她耳後細膩的肌膚,見她耳垂倏地紅透,像沾了胭脂的荔枝。攤主笑着遞來銅鏡,許山晴望着鏡中钗影,忽然吟起了:"寶钗何日不生塵?"
蕭秋聽得心頭一動,方要答話,忽聞前方石橋傳來喝彩——不知何時,八盞走馬燈已在橋欄上流轉,繪着八仙過海的燈影投在河面,随波碎成金鱗。
行至街心,忽有個中年婦人挎着竹籃擠過來,籃中盛着五彩絲繩編的鴛鴦結。
"兩位貴人瞧瞧,這可是京城巧娘新創的'比翼結',"婦人笑出眼角的細紋,
"繩頭系着同心結,穗子墜着平安扣,最宜有情人互贈呢。"蕭秋瞥見許山晴指尖輕輕摩挲籃沿,不等婦人說完便拈起一對。
銀塊"當啷"擲在竹籃裡,"不用找了。"
她轉身替她系在腰間,許山晴忽然湊近她耳邊笑道:
"你倒像怕我跑了似的。"
溫熱的氣息拂過耳垂,蕭秋慌忙轉身,卻撞得腰間玉佩叮當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