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山晴去南京參加科技學術講座的同時,帶上了蕭秋一同前去。
四月中旬的天氣,于南京而言正是濕熱的天氣。許山晴第一次重回母校南京大學,并開展一番演講座——内容是基于蕭秋的稿子略加修改的。
在人頭攢動的會堂,許山晴挽着蕭秋的胳膊,推門而入,在衆人的注視下,她們每一步都一緻,每一步都盡顯優雅。
她們緩緩走到演講台前,許山晴淺淺向蕭秋笑着,示意她坐在第一排中間的位置。
許山晴的心砰砰跳着——面對禮堂的千百人,陌生的面孔,多少讓她的心情有些緊張,即使是培養了自己的母校,這樣熟悉的環境。
然而在對視着蕭秋那一刻,她的瞳孔映出千般勇氣。她們就像各自閃耀的星星,在打磨彼此梭角的同時又帶給對方積極的情緒。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學弟學妹們,很榮幸能應母校邀請,來這裡作一番講座。我今日講座的主題是'如何應用科技賦能的動态性把握時代機遇。"
許山晴的音色比她本人更加清澈明亮,蕭秋聽着自己的文字。從動聽的音色中緩緩流淌,像蓦然在炎熱的夏季遇見蓦山溪演講稿的内容,許山晴本來打算用嘉秋AI模型"文心"來寫的,但蕭秋執意要為她代筆,還"威脅"她說,
"我不管!你要是敢用文心,你就是不愛我了。"
說着說着,許山晴就看見蕭秋的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趕紫改口答應了她。
她不是不相信蕭秋的文筆——而是文聯連日忽然忙碌起來的工作像山一樣壓在蕭秋肩頭。她笑在是怕把她的"小作家"給熬病了。
為了這篇近乎完美的演講稿,蕭秋半夜裡一有新點子就從床上坐起來,偷偷去書房狂寫一陣——她找了大量的物理資料,盡管那些複雜的實驗和公式她不懂,但隻要是為了許山晴,她願竭盡所能涉獵這些未知的領域,而這些,許山睛都看眼裡。
蕭秋對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
講座長達兩個多小時,可蕭秋的文字如此動人心弦、許山晴的聲音是如此迷人,把枯燥的講座講得引人入勝,即使是每個理論,每個公式都有學生在旁記錄。
"我的論述與講解到此結束,在這裡,我要感謝這篇論文的協助者——畢業于"211"青海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獲得2030年諾爾文學獎,我的蕭秋小姐!感謝大家的聆聽重回母校,我十分榮幸,謝謝大家。"
許山晴鞠了一躬,從容下台,拉起蕭秋的手,慢慢走出大廳。
蕭秋的紅,從耳尖擴到臉頰,直到蔓延在指縫。雷鳴的掌聲夾帶着驚歎,她們不顧人群,隻是在走屬于她們的路上。
"原來穿灰色風衣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蕭作家!難怪今天的講座一點兒也不枯燥,甚至還有文學性在裡面!"兩個女生在許山晴和蕭秋後私談。
"那你說......她倆是什麼關系啊?"一個女生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