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用靈感要先與自我溝通,進入超體狀态,跟随前輩學了咒訣後,她立刻來個嘗試。
【定心】
失敗。
【定心】
失敗
不是廚娘就是平民,最關鍵的是得出結果,靈感像跳樓自殺一樣平靜,那就絕對不是了。
不要着急。柳青梧輕輕呼氣,沒關系的,你已經失敗過很多次了,不要怕失敗。
【定心】
【定心】
【定心】
她平複呼吸,失敗不是你最熟悉的朋友嗎。大不了嘗試幾百次,幾千次,最多的就是時間了。
【定心】
她睜開雙眼,這次靈感有微弱的波動,翻動的書頁定格在皇帝章節,清晰的顯出一個陌生的人名——拓拔祯。
拓跋祯,愍懷太子,北魏宗室,鮮卑族。在世時興修水利,改革官制。因生平事迹存在諸多争議性記載,尤以“替身疑雲”“溺亡之謎”及身後葬儀争議為後世史家所聚焦,其真實身份與死亡真相至今存疑。
【替身疑雲】
拓跋祯幼年體弱,生母趙氏早逝,由曾祖母周太後撫養。相傳,周太後曾命術士擇選一名生辰八字與拓拔浚相符的民間幼童入宮,充作拓跋祯替身,代其承受病厄。此替身與拓跋祯同起居、共教養,緻二人形貌舉止極為相似。
然《北史》提及,拓跋祯少年時,寝宮突發大火,火勢蔓延後,現場尋得一具焦骸,焚毀難辨,生還者面目亦焦爛不堪,僅存軀體特征。
唐代《?中記》稱,火災後幸存的“拓跋祯”性情大變,行事愈發詭秘。部分朝臣質疑其身份,但周太後以鐵腕鎮壓異論。後世文學演繹中,常将此事與北魏宗室權力鬥争關聯,推測替身實為太後傀儡。
關于替身的詳細記載,比如姓氏名誰,無論怎麼搜索關鍵詞,都石沉大海,難尋蹤迹。柳青梧隐約覺得自己抓住了真相,雖然真相令人不可置信。但這逆天改命,身份轉換,遍布疑雲,祭祀場變封印場,條條都與論壇上對盤龍鎮的猜測相符。
試圖乘氣運卻壓不住,如果真龍天子真的有氣運一說,替身上位,受到反噬可太正常了。更别提總結裡的溺亡之迷,她往下看。
【私生活記載】
拓跋祯“好蓄俊美少年,常賜同榻”,其寵臣韋丹,陳霜霰皆以姿容受擢。
……等一下,那伥鬼的面部特征是女性,如果她沒有轉世,是以一個存活至今的老東西的身份與她相處。這位拓拔祯太子起初的替身,與他八字相符的替身,有沒有可能就是女性。
雖然她對風水知之甚少,但一陰一陽,感覺會疊什麼buff,小裴在就好了。現在假設伥鬼是替身是上位的假皇帝,那這好男風的傳聞,不是因為“他”斷袖,而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女的,隻是正常在喜歡的男性。
【死亡争議】
據《異事輯略》載,拓跋祯晚年“好泅水”,常攜近臣至水畔宴飲嬉戲。鹹平三年夏,墜水溺亡,屍身三日後方在下遊尋獲。然因其早年“替身疑案”未解,朝野對其死因多有猜疑:
1. 意外說:正史稱其醉酒失足,屬意外身亡。
2. 謀害說:帝師因權力傾軋,暗中命人推其入水。
3. 天罰說:民間傳言因其大興水利觸怒河神,故遭反噬。
【葬儀之謎】
拓跋祯死後,帝師以“鎮厄安國”為由主持喪儀,宣稱以帝王禮厚葬于北邺山陵。然《北史》載,有工匠遺書記述,其墓中實置九口棺椁,分藏山陵九處秘穴,棺内或為空柩、或填符咒。後世道教方士稱此術為“九棺鎮魂”,意在鎮壓冤孽、防其化厲。
對此,北魏官方始終諱莫如深,僅稱“依鮮卑舊俗,從簡而葬”。2004年考古發掘中,發現疑似拓跋祯陵區的多棺墓葬群,但因墓葬損毀嚴重且未敢貿然開棺,真相仍未揭曉。
【曆史評價】
拓跋祯一生交織着政績、陰謀與神秘主義色彩。其水利政策切實推動了北魏農業複興,但“替身疑雲”與“九棺葬儀”亦成為後世文學演繹的經典母題。近現代學界則多将其視為北魏融合進程中權力博弈的悲劇性縮影……
*
九棺葬儀。
伥話裡話外被限制的困境,是不是就是被這儀式鎮住了。所以這個帝師是它的主人?它的牽制者?如同替身本名不可考一樣,帝師的名字也無從查證。
這非常奇怪,連生母都有一個趙氏,寵臣都有名字,帝師卻隻有帝師這個稱謂。是否意味着帝師在做出幹預,“他”或者“她”現在可能還活着?柳青梧感到一陣細密的雞皮疙瘩爬上胳膊,裴月青說這伥氣運向上,卻把自己弄成伥鬼了,可即便變成伥鬼,氣運依舊向上。
她之前就覺得這句話有隐藏含義,眼見替身成為拓拔祯的一生,向上不難理解,但最後溺斃了這能叫氣運向上嗎,這種失足的結局。難不成她是自選溺斃的,自願變得不人不鬼,獲得伥的力量?
柳青梧的手指一頓,忽然感覺到一陣冷風拂面,再轉頭,周圍已經換了場景,那伥鬼橫躺在書桌上,撐着腦袋笑眯眯的看她,輕聲說:“嗨。”
柳青梧攥緊手裡的武器,熟悉的感覺,又悄無聲息的進去别人的境了,不過這人竟如此大膽,前輩不是還…還在房梁上嗎?
“前輩?”伥鬼微笑着說:“你那前輩長什麼樣?”
記憶中的臉變模糊,柳青梧錯愕的看着她,伥鬼:“一直都是我,沒想到你的靈感蠻強的,真能試出來。”
“這是什麼表情,叫我一聲前輩,不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