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家和外婆家不是一個村,距離兩三公裡,外公外婆有兩兒兩女,他們跟着大兒子過,大兒媳婦家裡六個女兒,排行第三,大兒媳過門後,把小叔子介紹給了準備在家招贅的小妹妹,因此小兒子家離得較遠,大舅小舅各一女一兒,小舅家的兩孩子是小舅媽父母幫忙帶,他們在家帶大孫女大孫子,小姨家一個兒子。
于靜外公外婆是非常好的老人,勤勞、慈祥、疼愛所有的兒女、孫輩,不論男女,他們在家種五六畝地、養五六頭豬、十來隻雞、十來隻鴨、兩頭羊,沒有休息的時候,攢了錢都給子女花。
一頭豬順順當當得養大賣掉,去掉成本,能掙個一百多塊錢就很好了,要是中間病了瘦了就少掙或者不掙錢,萬一沒了就白養了,人工、飼料都搭進去了,也就攢了些糞水。
外婆不識字,後來幾個孩子家陸續裝了固定電話後,每家的号碼她都記得清清楚楚。農村下雨不方便幹農活時,外婆就經常買了肉、魚,做頓好飯,打電話喊孩子們或孫輩們去吃飯,改善夥食。
他們還給過早就嫁人十幾年的兩個女兒各八百塊,說當初結婚時家裡窮,沒給多少陪嫁,讓她們自己去買金首飾,當時黃金才七八十塊一克。
于靜小姨買了一對金耳圈,于媽媽沒舍得買金首飾,留作了家用,金價大漲後,她想起來就後悔。
于靜很愛外公外婆,畢業之後,一到假期,就會買各種營養品去看望他們,隻是老兩口幾乎都不吃,很多都放過期了。這一次,于靜一定多多掙錢,早一點換種方式愛他們。
于靜大舅大舅媽常年在外地打工,表姐表弟暑假會去陪他們一段時間,其他時間幾個表姐弟們會輪流到幾個親戚家玩。大舅家的表姐楊琴比她大一歲,也上初三,表弟楊揚比她小一歲,跟于軍同級上初一。
這次暑假,于靜忙着學習,沒參與也沒張羅着要串門玩,她想念外公外婆,特地擠出一天時間,買了兩三斤肉帶過去看他們,天熱,買多了也放不住。
這天,于靜一早去菜場買回肉、豆腐,于軍在家裡忙家務,兩人學習了一小時,十點鐘,騎車去外婆家。
倆老人已經從地裡回家了,正在摘韭菜,外婆看到他們特别高興,立刻迎了出來:“靜和軍來了,哎喲咋還買肉了,啥也不要買,要吃什麼,來了我們去買。”
“外婆,好久不見了,我好想你呀。”于靜放下東西就去抱着外婆,外婆現在還很健康,隻是又瘦又小,大約八九年以後得了食道癌,做手術後多活了五六年,後來癌症複發,很痛苦地離開了,外婆去世沒多久,外公也得了老年癡呆,身體越發不行,三年後也離開了他們。
外公光着上身也在摘菜,看到他們來了,立刻笑了,“靜靜和軍軍來了啊,你媽怎麼沒來?”
“我媽在家忙,過會兒直接來吃飯。”
“好,來就好。”外公到門口的地裡摘了兩根黃瓜用水洗了,給他們們吃。
于靜和外婆抱夠了,放開她,接過黃瓜,就要去廚房做飯,外婆非不讓,喊外公去燒水,她拿了肉去切。
于靜到門口菜地多割了一把韭菜,于軍接過去摘。于靜到地裡另掐了一把豇豆,摘了兩個紫茄子,中午一起做了。
于媽媽十二點到,肉已經炖爛了,菜也燒好了,幾個人美美地吃了一頓。
下午于靜和于媽媽去了鎮上的派出所,給于靜辦身份證,于靜讓于媽媽順便去鎮上的銀行辦了張銀行卡。等身份證下來,她也要去辦銀行卡,以便打稿費用。
暑假農村最多的水果就是桃子和各種香瓜,鄰居姜大伯家院外有個桃樹,是嫁接過的,結滿了大桃子,桃樹上有很多桃膠,黏黏糊糊。
二十年後才知道桃膠是個補品,買一包桃膠幾年才能吃完。
摘桃子的時候很嫌棄它粘的到處都是,得小心避開,于靜摘桃子的時候摘了一些幹淨的桃膠,打算回家放二樓的陽台上曬,沒有灰,試試留到秋天煮銀耳湯的時候喝。
寫作業累了,他們會拿上盆,一起出去摘幾個桃、黃瓜、西紅柿或者香瓜,洗洗吃了放松一下,再回去繼續學。
家裡種了玉米,夏天收,這天晚上于媽媽讓于靜明天去地裡掰些嫩玉米棒子回家煮了吃,于靜想到家裡那一大片的玉米地就頭皮發麻,回憶起了被玉米棒子支配的恐懼。
酷暑天穿這長袖長褲,裹着頭和胳膊,防止剌傷頭臉和手臂,要小心注意帶刺的綠毛毛蟲,被蟄了可疼死個人,玉米掰回家、撕掉外皮、曬(天天攤開再收起)、手工脫粒、再曬、收回家,期間要是下雨,還得搶收,這就是十幾天密密麻麻的農活,完全沒得歇,更不要說學習了。
這時候玉米脫粒機還不普及,很難輪到用,即使用機器脫粒了,脫不幹淨,也得手工再過一遍。
她現在哪有這麼多時間幹這個,還不如直接賣嫩玉米呢,她勸于媽媽:“媽,幹玉米粒外面收多少錢一斤?”
“這個要看行情的,不一定,五六毛錢吧。”
“幾個幹玉米棒子能湊一斤玉米粒啊?”于靜繼續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