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糖蒜和洋姜要大玻璃罐子,下次去市裡記得買回來備用;屋後養鴨的話,得在邊上壘個鴨窩,池塘周圍也要圈起來,于媽媽盤算去了。
于靜去寫配方,上輩子工作後,短視頻興起,經常會刷到各種美食視頻,她自己也喜歡弄這些,學着做過不少,腌的各種小菜開胃又下飯。這個季節可以先腌點包菜試試。
剩下的假期,于靜沒有到親戚家串門,兩個月暑假結束了,她第一次獨自寫完了全部暑假作業,複習了初一初二的各科知識點,預習了初三的全部教材,看完了買的雜志,仿照裡面的文體寫了兩篇萬字小故事寄出去投稿了,感覺自己真是時間管理大師+專注大師,已經超神了。
重來一回,身邊陪伴着親愛的弟弟,她全身都是用不完的勁。
于靜每天專心苦幹,于軍也被帶着獨自寫完了暑假作業,做了預習,語文新學期要背的都會背、會默了,于軍初一開始要學英語了,于靜翻出她以前的磁帶,教他跟着錄音機學,早上帶着他一起早讀,現在初一上學期的英語單詞、課文他已經都會背了。
錄音機是于靜初一時家裡買了給她學英語聽磁帶用的,還有彩燈閃爍,聽英語經常要倒帶,倒帶的按鈕有點歪了,但功能都正常。
于靜隻有随書的英語磁帶和買機子時贈送的兩個磁帶,其中,有一首鄭少秋的《天大地大》,當年聽了好多遍,全部歌詞于靜二十年後都還記得。
程文兵以前看她沒别的,還送過她幾個港台歌星的磁帶。
這個暑假,程文兵平時不跟其他同學出去玩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于靜家,以前他是和于軍一起偷偷釣魚、下河遊泳,現在則是跟着一起寫(抄)作業,也跟着做預習,自嘲這輩子從沒這麼用功過。
一周目中,程文兵沒上高中,早早打工去了,輾轉過周圍幾家葉片廠,2000年左右,每個廠都會扣押兩三個月工資,一旦跳槽就扣着不發,他跳了幾次槽,每次都損失兩三個月工資,也掙了一些錢。
于靜大三時,程文兵表白,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從未冒過火花,就拒絕了他,後來各自的生活圈子不同,遂漸行漸遠。
程文兵後來找的老婆家裡條件挺好,老丈人能掙錢,家裡有個弟弟,老婆人很漂亮,生了女兒,12年時,他被所謂的哥們哄了做擔保,人家跑了,他倒欠了二十幾萬,差點家庭不保,為了還債,幹脆跟着于靜爸爸去工地幹活,工地苦,但是那時侯工地一年掙的錢能淨存十來萬,很快就還了債,沒幾年就在市裡買了房、車,也因為拼命掙錢,很年輕就得了腰椎間盤突出,過年時遇到,于靜聽到過他喊腰疼。
于靜不想幹預别人的人生太多,但是畢竟多年好友,她勸了一回學,程文兵不用她多說很聽勸,來了就跟着一起看書做題問題,不帶着于軍去釣魚、遊野泳,多一人學習,于軍寫作業的積極性更高了點,于靜也很高興。
初三開始有晚自習,放學晚,于媽媽給于軍買了一輛自行車。8月30日,三人一起去學校,今天要分班、大掃除,發課本,事情很多。
初中母校的教學樓三層高,一層五間,一樓中間是半間辦公室和一個通道,通道兩側是長長的黑闆,被做成了布告欄;二樓、三樓的中間部位是教師辦公室,兩邊的四間是教室,初一一樓,初二二樓,初三三樓,據說以前學生多的時候,教學樓前排、隔了一條河的西側校區的紅磚房都是教室,後來學生少了,那些教室有的給老師當宿舍,有的開了小賣部,有的就空着。
于靜在三4班,初中每學年都會重新分班,班上大半同學都認識。
新班主任姓楊,個子不到一米五,剪着短短的蘑菇頭,帶着大黑框眼鏡,皮膚很白。
楊老師喊他們到走廊根據身高排隊後,Z字形進座位,遞了一張表格,讓大家根據座位寫上自己的名字,貼在講台上,好讓老師根據名字點人。
楊老師點過名,直接指派了班長、副班長、學位委員、勞動委員、體育委員等班委。
班長張星星,高個子的男生,學習很好;副班長湯華,也是一個學習好得高個子的男生;學習委員陸萍萍是一個頭發自然卷的有點小胖的女生;體育委員季明明是一個高、壯、學習也比較好的男生,紀檢委員蔣維,勞動委員張輝。
于靜初二期末考很普通,在這個班上隻排第27名,什麼課代表、班委都與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