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隼屬中,矛隼也就是海東青的體型是最大的,但是放在整個猛禽家族中卻隻能算是中等大小。
它們體長48~65厘米,體重1.1~2.1千克,翼展約為110~160厘米(網上說海東青翼展兩米多是謠言),雌雄之間擁有性二态,雌性矛隼的體型比雄性要大一些。
另外,矛隼還是非常典型的多态物種,也就是說同一種類的不同個體也擁有明顯的個體差異。
比如羽毛的顔色,矛隼有純白色,也有黑白斑點色,也有淺棕色,甚至還有接近黑色的深色類型。
而在鳥類捕殺中,體型的大小往往決定着戰鬥力的大小。
後世對鷹界戰鬥力的排名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大多數猛禽戰鬥力排行榜裡,海東青的名次都是在金雕的後面。
這也是因為一隻體長約為78-100厘米的金雕,對戰比它小的海東青具有明顯優勢。
畢竟直接對抗中,體格壯的一方總是占有優勢的。
但事無絕對,所有的排名都隻是個籠統的比較,在一場戰鬥中,除了自身的條件,其他的條件也應該兼顧,比如戰鬥場景、幹擾因素、作戰雙方的年齡等。
因為海東青體型不算很大,所以靈活性和飛行速度非常優秀。
它們在天上飛翔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45公裡,而收翅俯沖的極速能夠達到每小時240公裡,可以像鋒利又迅疾的長矛一樣直擊獵物。
這也是海東青學名矛隼的原因。
海東青最為拿手的便是在空中盤旋,發現獵物以後,迅速将兩隻翅膀一收,極速地俯沖而下,就如一把被高手投射而出的矛槍,迅猛的刺向獵物。
據說這種從天而降的矛法,曾經将一隻金雕的腦袋貫穿。
想到這,風青沉思。
好吧,至少不是穿成什麼螞蟻,屎殼蟲之類的。
這或許算是老天給她開的另類金手指?風青歎氣。
海東青作為獵鷹,主要分布在北極以及北美洲、亞洲的廣大地區,在H國則主要栖息于黑龍江、吉林等地。它們以捕獵天鵝、野鴨、兔等禽獸為生,飛行速度極快,能夠在極高的高度進行捕獵。
在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視為“萬鷹之神”,象征着勇敢和智慧。
一邊回想,一邊快速幹飯。風青努力張大嘴巴吞咽母親的嗉囊裡的食物。
……
待吃飽喝足後,風青這才有心思關注一下她的另外幾個小可憐兄弟姐妹。
風青毋庸置疑是最早破殼而出的那隻,在風青吃飯的時候,另外兩隻也陸陸續續鑽了出來,都為雄性。
剛出生的海東青幼雛體色都為灰褐色,羽尖帶有白色點斑,尾羽有白色橫斑,頭部偏白。所以還看不出長大的英姿。
海東青媽媽将最後一點蛋黃碎屑喂進她喙中後又去看了另外兩隻剛出生的風青的弟弟。
兩隻幼雛即便破殼後力竭,感受到母親氣息的靠近,眼睛都睜不開,也争着搶着靠近母親。因為是喂兩隻,所以難免沒法保證每隻幼雛都吃飽。
這讓風青不免慶幸,還好她破殼早,吃的時候也把自己肚子填的飽飽的。不用和兄弟姐妹争。
但比起這兩隻幼雛,風青更為擔心另外兩隻還沒破殼的幼雛。
初始時那兩隻幼崽就不如風青他們一樣啄的有勁,随着時間越來越長,即便蛋殼在它們不懈的啄擊下,脆弱的那一點有漸漸擴大的趨勢,但幼鳥的喙卻是逐漸失了力
風青在兩顆蛋旁邊急的團團轉,恨不得上自己的喙去啄。
母親在喂完那兩小隻後,也把目光投向了這邊,但是卻沒有絲毫上手幫忙的想法。
在母親的瞳中,風青看到了關切,但也看到了冷酷。顯然大自然的法則下,母親并不打算養兩隻剛出生就先天不足,連殼都啄不開的子女。
風青隻好暗自祈禱,不知是風青的祈禱老天奶聽到了,還是說她的這隻妹妹足夠争氣,兩顆蛋中的其中一顆最後終于是趕在日落前出來看到了新世界。
而另外一顆的幼雛可能沒那麼多好運氣,在時光如細沙般漸漸流逝後,終于是一點點的無力,失去了最後一點生息。
它的蛋殼頂部已經有了小洞,即使微不可見,風青還是在這世第一次直面了自然界的凜厲。
風青有些難過,但弱肉強食的自然界是不會過多眷顧失敗者的。
海東青媽媽也松了一口氣,挪到風青最小的妹妹身邊,将嗉囊遞到了它嘴邊。
這位四姐弟中的落後者,失敗者,也是兩顆蛋中的幸存者,成功者。
因為實在太小太過虛弱,和風青以及其他的兩個兄弟形成了太過鮮明的對比。
所以第一個在風青這裡得到名字的反而是這隻最後出生差點夭折的海東青——“曉曉”。
“曉曉”,諧音“小”,又寓意着光明與希望。
“曉”即天将亮,黎明時分。這一時刻象征着光明的到來和黑暗的結束,代表着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态度。
風青希望她這隻降生便極為不易的妹妹,也能順順利利地在美麗卻又極為殘酷的大自然活下去,能走出困境,也能擁有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