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仙子似歎惋,又似憤怒,她眼裡充滿了說不清的嘲諷,冷笑道:“可惜她把姐姐認錯了,更可笑的是她連自己恩人是誰都看走了眼!”
衆花仙沉默不語,寶钗吃了一驚,忙壓低聲音問道:“這話怎麼說?”
說着,海棠仙子就要去拿櫥裡的書,宮裡共有左右二十四櫥,皆用封條封着,上書着各省地名。左右櫥内上中下三層,裡面堆滿了書,海棠仙子從中取出一本冊子。
還未等寶钗看清那冊子上題的幾個字,這時,隻見一位容貌絕俗的仙子輕移蓮步而來,巧笑倩兮地道:“妹妹且慢。”
猶如開在早春的帶雪白梅,又如不染纖塵的披霜秋菊,她身着一襲流雲葛,婷婷袅袅,更顯纖腰楚楚、珠翠輝輝。
寶钗度其豔美,默默猜測她的身份,不由想到昔時魏晉陳王曹子建感于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沿襲《神女賦》所創作的《洛神賦》: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
“洛神。”杏花仙子微微笑道,那笑容帶了一絲深意。
梅花仙子在後面偏頭看了她一眼,又凝視着寶钗許久。
仙子含笑點頭。
寶钗立在原地,暗暗心驚,忖道:“當日有一座水仙庵,原是因為生長的水仙花多而得名,又供了洛神的像。往日我雖見了庵裡的塑像,隻道那不過是曹子建的謊話,這些聖像不過都是泥胎塗了金粉罷了,古來哪有什麼洛神,可見竟是我自誤了。”
可卿偏過頭,似讀懂了她的心意,轉向她輕笑道:“蘅蕪妹妹可真是慧心靈性、博古通今,不過是閑人所寫的一篇長恨歌拟作,模仿香山居士罷了。妹妹竟能看出這麼多東西來,妹妹可知這詩中的男子是誰?”
寶钗眨了眨眼,眉眼彎成了月牙狀,笑問道:“這詩中所寫男子有兩位,不知姐姐說的是哪一個?”
“自然是……”
海棠仙子狀若不經意,故意笑道:“可卿姐姐,這櫥門裡的金陵十二钗冊子怎不給我姐姐看看,也不獨這個,便是若幹年後的都提前拿出來看,這樣一切都明了了,既如此,倒也不用這麼麻煩。”
寶钗聞言,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心内暗暗忖道:“海棠妹妹方才所說的金陵十二钗,莫非是指金陵的十二位女子?”
她緊蹙眉頭,有些費解,金陵極大,怎麼隻有十二個女子?随即轉念一想,省内女子雖然衆多,不獨金陵,便是各處各地,其佼佼者俱是數一數二,這十二位女子定然是出類拔萃,有獨到之處,才能從中脫穎而出。
海棠仙子眼望着寶钗,神色哀傷,她指着冊上的那句:“情不情者,乃以不情為情,或曰用情于不情。”
可卿仙子的臉立刻冷了下來,奪了過來,正色道:“妹妹怎生糊塗至此,正所謂天機不可洩露,仙界規矩,妹妹莫非忘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