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卿仙子一笑,忙道:“蘅蕪妹妹,你瞧。”
寶钗順着可卿仙子所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那面鏡子中閃着若隐若現的金陵城的景象。
可卿笑道:“這是三世鏡,可以勘破未來,我笑當年那香山居士自诩詩仙,撰寫長恨歌,卻寫“不見長安見塵霧”一句,隻因為他是凡人,哪裡知我們是可以看到人間的。”
梅花仙子笑道:“人間有一座庵,裡頭供的是洛神,周圍種了水仙,故名水仙庵。可他們說古來并沒有個洛神,那都是曹子建的謊話,可知沒有緣分,又哪裡能見洛神呢?”
隻見此刻的金陵城,一派盛景繁華,河清海晏,一路馬車馳行,城内布局嚴整,氣勢恢宏,建築雄偉,樓閣高聳,兩旁植的青槐弱柳,花草滿地。
待華燈初上,沿街的酒樓裡就傳出一片絲竹銀鈴笑音,達官商賈、文人墨客及販夫走卒皆雲集在此,中間又夾雜着猜枚行令,唱曲鬧酒,賭牌唱和,街坊上家家箫管,戶戶歌弦,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廊下橋上,滿眼望去,到處都是形狀各異的美麗花燈,鑲嵌各種金銀珍珠,各式各樣的貨物在燈火闌珊之中各顯其美,行人有穿着錦繡華服,绫羅綢緞遍身的,隻不見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窮苦百姓。
寶钗看着那三世鏡中的景象,雙眸如淬火光,語含盛怒,冷笑道:“如此不設宵禁的熱鬧街道,又何嘗看到苦難,又哪裡有不公?分明是各司其職、美美與共的大同社會,難怪容易引的衆仙子因空見色,有了下凡這種羨慕之心,豈不是再诓騙人?隻可惜這顯示了好的一面,另一面卻被完全隐藏了,這京都、金陵,原是最繁華的一帶,然而又有多少真正可憐窮苦的百姓,根本沒有上街逛廟的資格!”
京城妃子笑,驿路枯骨疏。一騎紅塵馳北去,不見嶺南草民嗚。四千裡山水,三十畝良株。
萬貫銅錢散,兩甕離枝孤。帝王将相觥籌錯,粉墨盛世丹青書。馬蹄聲又疾,誰看盡長安?
誰看盡長安!
“豈不聞《後漢書》上記載,漢末時朝政不修,政權最終落入宦官之手,貪婪、納賄、勒索之事皆是常有,那些忠貞廉正之士和太學生,不惜冒生命危險,上書彈劾奸黨,反抗不陰不陽的小人統治,可哪知最終朝廷聖旨頒布,當時學者與太學生輩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謀殺喪命,此皆為不公不道之事,為何在這三世鏡中并未瞧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