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已經前生命定好的人生編撰出故事、戲曲,最好以悲劇結尾,才更加深入人心、痛徹骨髓!
抽絲剝繭慢慢地将筆下人物活剝出來,拱手讓與他人細細品味、随意評判,分明不珍惜他們,筆下的人物雖獲得了生命,在另一個層面上,也徹底失去了生命。由此不将心中的人物完全展示出來,最是莫大的尊重。
可卿仙子愣了一回,忙陪笑道:“原是我口快說錯了話,這些冊子不過擇其緊要者錄之,下邊二廚,則又次之,天下衆多女子,原不可一一錄之,至于庸常之輩,則無冊可錄了。”
海棠仙子聞言,皺了皺眉,寶钗也隻當沒聽見,又重看那拟長恨歌,自覺其中一位男子風流多情,年少時與耗仙有一段露水情緣,最終卻始亂終棄,太過可憎,而另一位男子則是長輩,甚至可以說是老者,比耗仙大約大了五十歲,不然何至于“蒼蒼白發對紅顔”?
寶钗看了一眼可卿仙子,她并不認識這二位,更無從得知他們的身份。
海棠一臉的不服氣,忙道:“蘅蕪姐姐在人間還未見過這二人,可卿姐姐你問她未來之事,況這些又和她沒有大關系,她又如何能知,方才你說我糊塗,此時真正糊塗的卻是你呢。”
可卿仙子笑道:“隻這‘金陵十二钗’此冊不便透露,其他省的倒可以翻看。”
她拿起一本河東省的冊子,對寶钗莫名笑道:“是妹妹祖籍了。”随即翻開了第一頁,隻見:
畫中山嶺高竣峭險,楊花紛飛,一美人花容失色,墜馬倒在地上,香消玉殒。
谶曰:
楊花飛,蜀道難。
截斷竹蕭方見日,
更無一史乃乎安。
頌曰:
漁陽鼙鼓過潼關,此日君王幸劍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於此處葬金環。
寶钗正自出神,忽看見這些話,一如萬箭攢心,那眼淚不知不覺就落下來了,她的聲音早已哽咽,喃喃自語道:“木易為楊,山下鬼嵬,金環是楊妃,安史之亂……這是……推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