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泠很少做夢,幾乎從不做夢,但這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夢。
她夢見了小時候的家,某個夏天的傍晚,她靠在院子裡的簡易秋千上,天上忽然有雨掉下來,砸在她的額頭,冰冰涼涼。
這稱得上是一個美夢。
事實上,十歲以前的生活,本身就已經是一場美夢。
*
叢泠記事很早,從她學會說話開始,她就對身邊發生的一切有了清晰的感知。
她的家庭結構很簡單,家庭成員隻有三個:她、姐姐,還有瑪德琳。
叢泠和叢影是一對同父同母的親生姐妹,但她們的父母早已離世,臨終前把她們托付給了毫無血緣關系的瑪德琳。
叢泠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姐姐叢影比她大五歲,她猜想姐姐或許見過,但姐姐不常提起父母,可能是記憶已經模糊了。
叢泠偶爾會從瑪德琳口中聽到關于父母的事。
瑪德琳告訴她,你們的父母是一對好心泛濫的倒黴蛋,為了從列車上救下幾個陌生人,莫名其妙弄丢了自己的生命。
不過呢,他們也不算完全倒黴,比如,他們這樣隻知道宅在家裡的書呆子,竟然能夠結識一個像瑪德琳這樣聰明美麗潇灑的至交好友,實在是幸運至極啊。
一般來說,話題到這裡就結束了,但叢泠不像姐姐那樣體貼懂事,不知道見好就收,總會拽着瑪德琳繼續追問,想知道更多關于父母的各種細節。
瑪德琳有時候會多講幾句,但更多時候,瑪德琳抽不出時間搭理她,就抽出一疊鈔票,讓叢泠自己去數錢玩。
叢泠很喜歡瑪德琳,認為她美麗而神秘,隻是有時候過于神秘了,瑪德琳每天都行蹤不定,很早出門,很晚才回家,回來的時候身上還帶着風塵仆仆的味道,難道她去了很遠的地方?
瑪德琳不會解答這些問題,她隻會再抽出一疊鈔票,讓叢泠拿去随便花。
好吧,叢泠積攢下很多的零花錢,變得非常富有。
可是這個偏僻的小鎮,根本沒有可以花錢的地方。
這是一個靠海的小鎮,空氣濕潤,風景秀麗,夜裡能聽見海潮翻湧的聲音。
小鎮上住的人很少,大家都不愛出門,出門也無事可幹,大家都是自給自足,也不會相互交易往來,最大的娛樂,可能就是自家人在院子裡遊蕩。
叢泠感覺這非常無聊,她喜歡熱鬧,雖然沒有感受過真正的熱鬧,但她在故事書裡讀到了很多,因此十分向往。
叢泠也喜歡和姐姐一起玩,但姐姐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比起和叢泠待在一起,她更喜歡獨自坐在海邊,看着平靜無波的海岸。
叢影比叢泠大五歲,這幾年的差距,似乎也造就了她們性格上的差異,叢泠總是無憂無慮,但叢影的臉上,似乎總帶着一些憂愁。
叢泠不理解,也不明白,她問姐姐為什麼總是不開心,姐姐常常是避而不答,但這一天,她回答了叢泠的問題。
叢影說:“外面的世界越來越糟糕了。”
叢泠一愣,看着窗外空無一人的街道,不太明白。
其實她也多少聽說過世界的變化。
首先是自然災害增多了,一次次天災之後,部分幸存者擁有了異能,這些有别于普通人的特殊能力讓他們變得更強,得以在之後的危險中又一次存活。
有部分人摸索出這份規律,以更積極的态度面對天災,甚至是“迎接”天災,但是,天災帶來的輻射并不都是好的結果,也出現了很多被異能反噬的人。
他們有的死了,有的開始了異化與畸變,變成了逐步喪失人形的怪物。
随着世界的崩壞,塔台建立起新的秩序,他們有武裝部隊,有先進科技,願意保護更多脆弱的人。
塔台把那些發生畸變的人稱為“異獸”,他們把異獸驅除出人類族群,重新建立起更安全的城區,再從人群中篩選出強大異能者,守護新的城池,保護幸存的人們。
這是一種有效的應對辦法。
但世界仍然在往壞的方向不斷崩塌,天災時常發生,大批量的異變時常發生,異獸潮變得越來越頻繁。
為了守衛城池,應對更多的災難,塔台不得不人為制造更強大的異能,但異能隻是小概率事件,很多時候,隻能交給命運。
當然,目前看來,塔台控制住了一切,把正負兩面維持在一個微妙的平衡,未來還是光明的,值得展望。
叢影搖了搖頭,她說:“我不認為未來會變好。”
叢泠更不解了,她又看了一眼窗外,視野的最遠處,隻有海,隻有風,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可是這些事和我們又有什麼關系呢?”叢泠說:“我們這裡,連一個陌生人都沒有。”
叢影摸了摸她的頭,對她笑了笑,說:“好吧,是我想太多啦。”
對于叢泠來說,生活就像一片小小的池塘,永遠那麼平靜而柔軟,但又被框在一個四四方方的空間。
她很想去更遠的地方,更新鮮的地方,去看看那些從來沒見過的,燈火輝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