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觀心 > 第7章 第 7 章

第7章 第 7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雖然郎月慈已經向施也介紹過了案情,但會議開始的時候衆人還是從頭回顧了整個案件的情況。作為現場相關物證的那本書也被拿到了會議室。法醫高韻是技術大隊的骨幹,也是這個案件的主檢法醫,她來參會可以讓施也更快速全面地了解情況。

施也一邊聽馬博介紹案發現場的環境,一邊翻看着作為物證的書。在說到物證時,馬博愣了下,才反應過來:“這書……是施教授您寫的?”

“對。公開上架的,算是輔助類工具書,除非是對這個專業感興趣的,一般沒人買。”施也仔細觀察着書頁染血的部分,“正好我有個問題要請教專業人員,這本書是在現場就這樣的嗎?”

高韻回答:“是的。有現場照片。這本書被壓在死者身下,大部分書頁都被血液浸染,您現在翻看的這頁就是當時扣在地面上的。死者頸動脈被割破,失血量很多,血液順着地闆漫延開,才會把這一頁弄成這樣。”

“有做過書本下落的模拟嗎?”施也問。

高韻:“您說的是……”

“這本書是從高處落下的還是被放在地上的?”

“啊……這個……”高韻看了眼馬博,見馬博沒有說話的意思,隻好自己回答,“目前沒考慮過這一點,如果需要的話可以讓痕檢同事做個模拟。”

馬博補充:“書上隻有死者的指紋和血迹,現有證據不支持兇手布置現場的推論。”

施也明顯對這個答案并不滿意,他說:“現場也沒有陌生的腳印和指紋,難道也不支持兇殺案嗎?”

會議室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呼吸都放輕了。

成雲霞開口:“高主任,會後麻煩痕檢同事做一下模拟。”

“好。”高韻點頭。

施也補充:“麻煩痕檢再模拟一下血液的流動和浸染方向,看在頸動脈破裂出血的情況下,以死者的出血量以及屍體和書本所在的位置關系,書頁是否能真的浸染到這種程度。”

高韻立刻回答:“沒問題。”

施也終于暫時放下了那本書,這讓高韻松了一口氣。

基本案情在座的人都有了解,這場會議主要就是為了回答施也的問題,自然大家都在等他說話。施也在投入工作的時候并不是個委婉的人,這時也是一樣,他直接向馬博詢問說:“現場勘查你們肯定比我專業,剛才也介紹得差不多了。我想知道你們有排查過哪些相關人員。”

馬博介紹道:“首先是報案人。報案人是死者的鄰居,根據走訪調查得知,死者的鄰居曾因裝修擾民問題與死者發生過沖突。甚至鬧到了報警,我們調取了當地派出所的出警記錄,确認是在去年九月份的時候。出警調解之後二人仍有矛盾,但都沒再鬧大。通過調取報案人家中的安防監控和其家人的口供可知,案發時報案人與家人外出,并沒有作案時間。在案發三天後報案人全家遊玩回來,看到案發現場門鎖被破壞,透過門縫看到了血迹并且聞到了味道才報的警。其次是死者的妹妹王澈。經過調查發現,死者生前的多份人壽保險和意外保險的受益人都是她妹妹王澈,王澈對保險的事情知情。案發時王澈與丈夫在家,且她們姐妹關系不錯,在得知死者罹患癌症之後,王澈還幫着安排住院,聯系醫生,陪同照顧看病。且王澈的家境比死者家境好,保險金不至于構成殺人騙保的動機。同時在推測的死者死亡時間内,王澈曾接過兒媳的一通電話。那段時間王澈的孫女發燒,兒媳因為自身工作原因,打電話請求王澈第二天照看孩子。我們調取了通話記錄,也找她兒媳的單位核實過,同時也看了兩家的室内監控,證實他們沒有說謊。”

“死者的伴侶有調查嗎?”施也追問。

馬博:“死者目前婚姻狀況是離異。我們也調查了他的前夫杜君衡。案發時杜君衡不在本地,他應朋友邀約前往大安市,有往來車票和住宿登記信息為證。杜君衡和死者王淑是和平分手,沒有經濟糾紛,離婚後還偶有往來,在得知王淑患病之後也積極提供幫助。案發時他前往大安市就是他朋友給介紹了當地著名的中醫。案發當天他跟朋友一起吃飯,之後回到住處,有監控,有目擊證人和口供。都對得上。”

施也仔細翻看了一下物證記錄,提問:“痕檢在死者家中提取到了杜君衡的指紋?”

馬博回答:“是的。根據杜君衡交代,在得知死者患病之後,他經常到家中照顧死者。二人雖然離婚,但感情還是有的。死者鄰居和妹妹的口供也能證明這一點。”

“他們離婚原因是什麼?”施也問。

“感情破裂。”

施也:“婚姻存續時感情破裂,離了婚又好了?”

韋亦悅說道:“也不是不可能吧,而且王淑66歲,杜君衡都68歲了。年輕時候覺得過不下去了,歲數大了沒那個心氣了也是有可能的。”

“他們是兩年前離婚的,當時死者64歲。”郎月慈說。

韋亦悅哽了一下,沒再出聲。

施也看了一眼韋亦悅,接着問道:“死者的其他社會關系都排查了?”

“其他都排查了,死者很少與人交惡,社會關系也簡單,确實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馬博回答。

施也輕輕點頭,問道:“這三個人的詢問有錄音或錄像嗎?我想看一下。”

“有。”成雲霞叫了一下張尚翔。張尚翔立刻從平闆裡調出錄像來遞給施也。

“給我點兒時間。”施也說着就點開視頻。

郎月慈坐在施也旁邊,眼看着他直接把視頻調到了最高倍速。

快速看過了三個詢問記錄,施也放下平闆,說:“目前在我看來,這個案子還是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最大。再查查死者的前夫吧。”

“可是他有不在場證明啊。”韋亦悅說。

施也道:“目前看來他是有不在場證明。但他在接受詢問的時候有所隐瞞,需要繼續去追查。”

“他有所隐瞞?”這下不止是韋亦悅,就連李隆都表示不解,“詢問時候我在場,并沒有看出來他哪裡有問題啊!”

“他的動作和表情都證明他有問題。具體是撒了謊還是沒說全,我得再完整看一遍視頻才能給出結論。”

施也知道自己這樣的結論是很難被信服的,也不等詢問,就接着耐心解釋起來:“在兇殺案中,死者的伴侶作為第一嫌疑人,是需要非常仔細調查的。我看到案卷裡寫,調查人員有走訪過杜君衡晚上吃飯的餐廳,餐廳的服務員對他有印象,說他情緒不穩定,邊哭邊罵人,還險些跟其他客人起沖突。這件事乍一聽可能沒什麼,但從我的專業角度來說,我會多想一層,就是這個人平時的性格如何,他的情緒基準線在哪裡,這種在公衆場合情緒爆發甚至影響他人的行為,是他的常态,還是非常态。我還會去看他當天有沒有喝酒,有沒有其他誘因,意識是否清醒。”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