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這對男女過于年輕,不大可能是馮玥的父母。
很快,有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兒從屋裡出來找媽媽,更是印證了他的猜想。
馮玥難道搬家了?
小洋房是一梯兩戶的建造規格。301的女主人看馮瑄站在自家門廳外面未動,不确定他是不是尚未見過面的302的鄰居,于是開口詢問。
“你是?”
“你好,請問你們是剛搬來301嗎?”
“呃,對,我們上個月中剛買的這房子。因為裡面保養得挺好的,而且也趕着讓小孩開學前适應,幹脆今天就搬進來住了。”
也就說,幾乎馮玥一高考完,這處房産就被交易了。可是為什麼會這麼倉促?
在馮瑄的判斷裡,馮玥的家庭該是蘭陵當地的中産,而且是較為穩定的那種。不大有理由會出現現在的這種情況,而且馮玥的最後一封來信裡絲毫沒有提及即将搬家的事情,也很反常。
“那請問,你們知道原房主他們一家搬去哪裡了嗎?”
“啊?”
這問題倒是難住了她。
他們家之前委托了中介買房,所以整個過程就沒見過這房子原來的主人,隻在最後房産局辦手續的時候,和對方匆匆打了個照面而已。
她回憶了下上個月的一面之緣。女人的個子挺高,氣質也很好,聽中介提過一嘴,好像是在教育局上班。
“這還真不知道。他們家應該還有其他房産吧。估計是這裡的學區好,孩子上學的那幾年才會一直住在這邊。”
“那你們知道,這戶人家的女兒高考考得怎麼樣嗎?”
馮瑄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提問過于冒昧,而且對方大概率依然不知道答案,隻是此刻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既然已經跨越幾百公裡,站在六年間從未變過地址的房子門口,那他總要一試。
幾句交談之後,女人猜出面前這個年輕人的身份應該不是隔壁的鄰居,但至少跟這家原屋主相識,才會關心家裡孩子的考試情況。
她把在客廳整理包裹的自家老公喊了出來,看看他是不是能幫上這年輕人的忙。
“你之前看房子的時候,和那中介小哥接觸得多。人家有跟你聊過原房東家的小孩兒嗎?據說孩子是今年高考。”
“倒是說過幾句,他們家和我們家一樣,也是個女兒。今年的确高三沒錯,那不就是因為孩子高中畢業了才賣房子的嗎?這小區二手房源那麼少,得虧我們運氣好。”
“那姑娘考得咋樣,你知道不?”
“這我哪兒知道,你傻了,我們看房那會兒,高考成績不還沒出來呢嘛。但肯定差不了,人姑娘念的是一中啊,一中的學生還愁考不上大學嗎?”
年輕夫婦能給他提供的直接線索有限,但信息也不算沒有價值,起碼他知道了馮玥的高中名字。
向他們緻謝之後,馮瑄離開了這個小區,打算去蘭陵一中看一看。
下了出租車,站在這所學校的大門外,馮瑄理解了他剛上車報地點時那位司機的驚訝。
原來,馮玥的學校和家之間隻隔了一條街而已,即使步行也不會超過十分鐘的時間。
七月下旬,正是高中暑假補課的好時候,加上是中午的放學時分,一波又一波的學生或走路或騎車通過大門,從校内湧向校外。
馮瑄就這樣逆着人流,走進了馮玥讀過三年書的地方。
校園很大。
走過一段林蔭道,馮瑄一眼瞧見了那座橋,連着兩棟樓。橋身的色彩很鮮豔,和彩虹橋的名字極為相稱。
朝着它走去,馮瑄同樣感受到了彩虹圖像帶給人的活力,正如馮玥信中所說那般。
橋下是個不大的人工湖,四周栽種着柳樹。
馮瑄路過時在想,馮玥喜歡課間站在樹蔭下背單詞的垂柳,到底是這湖邊的哪一棵。
繼續朝南走,看到的應該就是高三的文科教學樓,和同年級的理科教學樓,被校園裡的一片湖斷開,又用一座橋相連。
一年中難得的一小段時光,這座樓空無一人,學生畢業,老師放假。即使隻是棟空樓,馮瑄還是有他想去的地方。
他爬了三層樓梯,找到了馮玥的教室。
前後門都鎖着,但玻璃窗是透明的。他就那樣一個人站在走廊裡,安靜地看着教室裡的第二排。
一排有八個座位,他并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張課桌,馮玥沒有說。
但她說過,之所以會離講台這麼近,是因為她的同桌特别愛思想開小差兼找同學聊天,班主任為了更好地監督那個外号叫百靈鳥的女學生,就把她的位置固定在了教室前排。
而馮玥不願意和自己的好朋友分開,所以甘願一起被監督。
離開馮玥的母校時,馮瑄換了林蔭道的另一側步行,所以他看到了張貼着一中光榮榜的櫥窗。
雖然光榮榜上的高三學生如今已不在校園,但明顯榜單更大的作用是為了激勵目前在校的學弟妹們以優秀前輩為榜樣,向他們學習,争取來年為母校再創佳績。
櫥窗裡的紅色榜單不止一張,按照類型,有理科狀元榜,文科狀元榜,全國Top2高校錄取榜,還有一張全年級高考排名前50榜。
馮瑄按照由近向遠的順序一一讀取。
對他而言,高考早已是陳年舊事,何況兩省的卷子皆獨立命題,所以眼前看到的這些分數于他并無參考意義,他想确認的隻有人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