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又過得大半月。
唐翳那套“上光雲清劍”已略有小成。
那套劍法,比之紫淵前面所教的入門劍法要繁複許多,且出劍收劍全憑體内的一股真氣運作。
唐翳每日堅持打坐練氣。這些最枯燥的事情,他一天天做下來,反倒覺得愈發心靜。
在藥和勤修的雙重結果催生下,他體内真氣一日強似一日,漸而可以熟練操縱體内真氣,禦劍乘風,在昆侖山上轉個一圈半圈。
這樣的進度,雖對比起其他師兄弟仍是慢,然則相較起他自己先前而言,已不知快了多少倍。
唐翳心态平和,從不與人相較,又認真聽了紫淵的講解,知道煉化經脈,必當水火互濟,陰陽相配,練了‘足少陰腎經’之後,便當練‘足少陽膽經’,少陰少陽融會調和,循序漸進,逐步進行。
那日,唐翳坐在房中,自行将體内真氣從少陽推到陽跤脈,反複運行幾次後,自覺丹田有之氣尚有充盈,不似先前,到了最後隐隐有衰竭之象,心中大感高興,因想着先前紫淵拿來的幾本書已經很久沒翻看過了,于是又搬出書來看了一陣,心中忽跳出個大膽的想法:試着做注靈做一個簡單的法器看看。
這念頭出來,他馬上躍躍欲試。
對着書頁翻了半天,唯獨一個對叫“通感連心佩”的法器大感興趣。
這個法器不用于直接攻擊,亦不屬于輔助攻擊一類。需要以同一母胎所出的玉、石或玄鐵為材質,一分為二同時注靈完成。成功之後,分别佩戴在二人身上,可通過咒訣相互感知雙方處境。
書上介紹得很清楚,這件法器的主要用途是方便修道者保護受邪物威脅的普通人;又或是在驅邪過程中需要作餌,深入敵後時,向同伴提供信息,尋求救援。
唐翳心思單純,隻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東西,與沈纓聯系。
至于上面所提到的材質……唐翳翻找出沈纓所贈的那對玉珏,看到書上寫了,倘若注靈失敗,載體就會碎裂,再不能用,心中又有些猶豫了。
他對沈纓所贈的東西均極為珍視,将那對玉珏拿出來又收回去,翻來覆去好幾遍,再三翻看了那書,确認上面的方法是自己目前應該能做到的,終于一咬牙,抱着那裝有玉珏的錦盒跑到後山,尋了一處最清淨角落,盤膝坐下。
他将兩塊玉珏握在手裡,依着平日裡打坐練氣的法子,摒除雜念,凝神靜氣,念動書上的咒訣,緩緩将真氣灌注其中。
注靈跟制符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注靈除了要将修道者的真氣灌注其中之外,還要注入自身的一部分靈體,讓法器懂得認主人。
所謂靈體,就是人的七魄。要将七魄中的一部分灌注進法器當中,這樣的制作方法當然比之制符更需要耗人心神。
再者法器一類,一旦受損不能及時收回,鑄造法器之人靈體必然受損,所以道家法器隻會由着自己使用,又或是交給自己最信任的人。
唐翳集中精神,不斷催動真氣,隻覺得體内氣息源源不斷被那雙玉珏吸附了過去。他咬牙硬挺,終于在即将氣竭之際,感覺輸出的真氣微微一阻。
唐翳輕緩口氣,知道輸入玉珏的真氣已經夠了。然後,他慢慢抽離出自己的一縷精魄,一分為二,注入玉珏當中。
這個過程其實相當危險,倘若中途受到打擾而被中斷,注靈人的精魄就有可能因此而散掉。所以,修道者一般不輕易制作法器,縱然要做,也必會找人在旁守護加持,然則唐翳不過是初學,又全憑自己摸索,哪裡知道其中厲害。
隻覺手上的玉珏漸漸發熱。
身側依稀有貓的叫聲。
唐翳注靈已到最後關頭,全神貫注,完全沒有聽到。
恍然間身子微微一震,似乎有人推了他一把,唐翳加快速度,将最後一絲精魄灌入玉珏當中,堪堪睜眼,就見眼前一個虎頭,對着他張牙舞爪,嗷嗚一聲。
唐翳頓時吓得臉上變色,隻是顧忌着手上的注靈還沒正式完成,強忍了一口氣,愣是沒有當場洩了氣叫出來。
隻聽極輕的叮一聲響,手上兩枚玉珏同時亮起。
唐翳長出口氣,知道注靈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