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紀回的第一場曆史類直播,觀衆少彈幕更少,好不容易有一條冒出來,那必然是不能忽略的,于是,她把即将出場的秦武王壓了回去,話頭一轉生插了個新話題:【那既然話趕話都說到這了,我們就再來說一說張儀和蘇秦吧。】
【相信很多人會把蘇秦和張儀聯系到一起,都是因為看了司馬遷的《史記》吧?史記裡面說,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弟子,蘇秦在趙國做官的時候,提出了六國合縱以抗秦的策略,實施得十分完美,可慢慢的,他開始擔心秦國如果選擇直接開戰的話,就會破壞這個合縱計劃,他想找個人讓秦不要選擇開戰,就想到了張儀,并且設計了讓張儀入秦。】
【張儀一開始顧及着蘇秦,确實是沒有讓秦國去攻打六國,可随着他做官的時間越來越長,他也越來越為秦國考慮,最終背棄了蘇秦,選擇了連橫的策略開始和六國打擂台,于是乎,這兩個戰國著名的縱橫家大忽悠對上了,開始局勢拉扯。】
已經入秦獲得了秦惠文王賞識的張儀一頭霧水。
啥?
那什麼蘇秦,哪冒出來的,他認識嗎?
蘇秦同樣有點無語凝噎,不是,後人是不是對他有什麼誤解?
還有,什麼大忽悠,真難聽!
【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史記》裡關于這一段的描述,完全就是太史公瞎編出來的,事實上,他倆根本沒什麼交集,是被硬拉在一起的。】
司馬遷嘴角一抽,心情複雜。
好消息,他青史留名了。
司馬遷、太史公一出來,他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确認天幕提到的人就是他,而這《史記》,應該就是《太史公書》。
壞消息,瞎編被發現了。
不對!什麼瞎編,他這都是根據宮裡的官方文書和各地的民間見聞整合得來的,嚴肅認真得很!
絕對不是他的問題,是前人出錯了!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裡出土了一批帛書,後來被編成了《戰國縱橫家書》,裡面就有說明,張儀活躍的時間可比蘇秦早多了,他在秦國為相時,蘇秦還沒出山呢,而張儀選擇入秦輔佐秦惠文王,也和蘇秦沒什麼關系,完全就是秦國當時太強大了,把他吸引過去的,當然了,合縱這個東西,也跟蘇秦沒有半點關系。】
【真正最先提出合縱的,是公孫衍,沒錯,就是那個前面提到過的,被秦惠文王重用的公孫衍,公孫衍十分有才,原本在秦國位高權重好不風光,可惜張儀入秦後,兩人明裡暗裡都不對付,最後公孫衍失望離秦,去了魏國開始和秦國死磕,才有了後來的合縱連橫大場面。】
嬴政對紀回現在在講的這些誰誰早出生的東西半點不感興趣,他的注意力落在了那什麼《戰國縱橫家書》上。
從墓裡挖出來的帛書?
這些後人研究前人,居然會把人的墓穴打開嗎?
那他的骊山陵墓……危。
十分注重身後事的始皇陛下眉頭越皺越緊。
【再說蘇秦,和他有關的小故事很多,最出名的莫過于頭懸梁錐刺股,小學生都知道,還有什麼身負六國相印,不知道真假,但聽起來就很厲害,事實上他也确實厲害。】
【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改變齊國對外格局,這些都讓蘇秦名聲大噪。】
【有這麼一句話——春秋戰國天下亂不亂,縱橫說了算。足以可見,縱橫家在當時是存在感多麼強的一個學派,憑借着一張巧嘴和轉的飛快的腦瓜子,他們甚至能左右列國興衰,蘇秦和張儀同作為縱橫家代表人物,雖然不屬于同一時期,但被後人合稱為戰國雙子星,乃至于到了今天,我們還是很自然的就能把他們聯想到一起。】
戰國雙子星……
故事的兩個主人公在不同的時空紛紛捋起了胡子。
【不過和其他奔波于各國求發展的很多有才之士一樣,這兩人的結局也都不怎麼樣。】
捋胡子的手頓住,心跳有點加快。
【張儀在秦武王嬴蕩繼位後與其不和,最後離秦去了魏國,一年後病逝,蘇秦則是在齊國遇刺身亡,死前主動袒露間諜身份,屍體被車裂示衆。】
紀回總結:【縱橫家,真是個十分危險的職業啊,沒個強大的心髒還真做不了這個。】
春秋戰國位面的各位縱橫家們紛紛一抖,感覺心口中了一箭。
【好了,關于蘇秦張儀的故事就說這麼多吧,曆史太久遠,很多事情也沒法完全還原完全考據,你們将就着聽聽吧,接下來繼續說秦國的下一任君王——秦武王嬴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