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半天等得花兒都謝了的嬴蕩聞言狠狠一拍旁邊的大鼎,很好,終于講到他了,他倒是要仔細聽聽,這天幕會對他給出個什麼樣的評價來。
還有,那什麼舉鼎死的……唉……
很大可能性就是他了。
慘呐!
【秦武王隻在位了四年,就因為舉鼎失敗丢了命,很多人都說他是逞匹夫之勇,但其實真正去了解一下他在位時間的曆史就能發現,他是個挺有作為的君王。】
【通過設置丞相,整頓律法等途徑,他加強了中央集權,穩定了秦國内政,在軍事上,他平定蜀地叛亂,攻占宜陽,打通了秦國東出中原的通路。】
彈幕:“可惜了,就是太過崇尚武力,行事魯莽,最後被大鼎砸死了,要不是有嬴小米出來收拾攤子,秦國還不知道得亂成什麼樣呢。”
紀回自然看到了,她想了想道:【其實秦武王舉鼎這個事吧,仔細剖析一下還真不是簡單的行事魯莽,對于天生神力的人來說,舉鼎是展示個人力量和勇氣的方式嘛,他也沒想到自己一個大力士會在這個時候翻車。】
【而且鼎這個東西,從軒轅皇帝荊山造鼎到大禹治水做九鼎,它一直是權利的象征,夏商周擁有九鼎,在當時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就有問過鼎的大小輕重,有觊觎周王室地位的意思,這也是“問鼎中原”這個成語的由來之處,而秦武王呢,那時候秦國剛攻占了宜陽,秦武王需要向其他諸侯國和周王室表明一個屬于秦國王室的态度,那麼他舉鼎,就具有極其重大的政治意義。】
【《戰國策》和《樗裡子甘茂列傳》裡面都有記載——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車通三川,以窺周氏,而寡人死不朽乎?”,足以可見秦武王的抱負,而事實上,他也确實不朽了,雖然因為曆史太長,史書上對于他的着墨不算多,但真去深挖就能發現,他在位期間幹的很不錯,武這個谥号,就足以可見秦國後世國君對他的認可了。】
紀回的這番話,也算是狠狠給剛上位的秦武王打了一針強心劑了,他雖然舉鼎死了,但他沒有愧對這個位置!
他是個合格的君王!
至于上位有幾年,距離舉鼎被砸死的日期已經不太遠的秦武王,則是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要不……這次想點别的方法向其他人亮拳頭?
他也不清楚這天下有多少人能有幸觀看天幕窺得先機,但若是他那幾個老“朋友”也能看,自己這次還是舉鼎死了,那不得被他們當成傻子啊。
嗯……得認真考慮。
在各位面對着秦武王讨論的同時,紀回又托着下巴開口了:【秦武王死的時候還沒兒子,所以接下來上位的這位秦國國君,是他的弟弟。】
【嬴稷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up一般喜歡親切的稱呼他為嬴小米,在位五十六年超長待機,比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武王加起來都長,熬死了其餘六國十五位國君,有“戰國大魔王”的美譽,在我們的語文課本裡上蹿下跳當大反派,擁有超強存在感,什麼鹬蚌相争漁翁得利,價值連城,完璧歸趙,紙上談兵,遠交近攻,雞鳴狗盜,竊符救趙,渑池之會,等等等等,都是在他統治時期發生的。】
彈幕:
“說起來那時候學課文,還以為隻要提到秦王的地方都是秦始皇呢,導緻當時對秦始皇的印象一直不好,覺得他怎麼那麼壞什麼不要臉的事都幹。”
“啊哈哈哈哈哈我也是,那時候覺得政哥可壞了,等後來了解了曆史才知道政哥給他這太爺爺背了多少鍋。”
“說起來背鍋,政哥背的黑鍋可真不少啊,尤其是替他那不孝子背的,被罵了整整兩千多呢呢,太慘啦!”
“别提那不孝子,我想把他砍成八段!”
終于緊趕慢趕帶着貼身小天幕趕到嬴政身邊的扶蘇感覺小腿一軟。
不是,這個不孝子說的是誰啊?
不會是他吧?
他孝嗎?
這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嬴政偏頭看了這個跑的滿頭汗的長子一眼,眼神暗了幾分。
彈幕突然多了起來,紀回自然也高興,她樂呵呵接了上去:【是啊,誰還沒有過誤會政哥的時期呢,不過沒事,政哥不會和我們計較的。】
嬴政:計不計較得看你接下來說的東西能不能讓朕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