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彈幕所說的,秦始皇時期的朝臣深有所感,陛下雖然威壓甚重,讓他們時常感到害怕,但在用人理政上真的很賢明,就算是打壓朝臣,他拿捏的尺度也很到位。
唉……算了,想這些有什麼用呢,陛下沒有和他一樣能把握大方向的厲害兒子,年紀大的老臣倒還好,可能還得死在秦始皇前面,兩腳一蹬什麼都不知道了,年輕的可怎麼辦啊……
年輕的朝臣們一個個蔫的宛如霜打的茄子,說不準在原本曆史上的秦二世位面,他們就是天幕沒提到的,史書上也沒寫出來的被秦二世搞死的路人甲。
漢武帝位面。
劉徹砸吧兩下嘴,默默吐槽:“這些後人對始皇帝的無腦崇拜都快吵到朕的眼睛了。”
也不知道天幕以後說到他大漢朝的時候,會不會對他也這麼愛戴。
哼,他可是漢武帝!後人要是不像愛戴始皇帝那樣愛戴他,他可要鬧了!
洪武位面。
朱元璋眉頭皺的都快要扭成麻花了。
“這些後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他氣得狠狠拍桌,“秦始皇聖明?明明是個無道暴君,後人居然把他誇的天上有地下無,氣死咱了!”
“他那什麼不殺功臣不怪罪李信,那是出于政治考量!他需要這些人幫他穩定朝局!要真到了不需要他們的時候,你看看他殺不殺!”
“如此推崇暴君,那些後人真是吃飽了閑的沒過過苦日子!”
【如此安排,足以可見始皇帝的用心,李斯在他前死,他幫李斯好好安葬,護好家族,李斯在他後死,就算秦二世護不住他,李斯也能憑借盤根錯節的聯姻關系全身而退,不至于和商鞅一個下場,這是秦始皇在拉攏李斯的時候對他的安撫,也是給他的保障。】
彈幕:
“政哥真的,我哭死,李斯,你怎麼對得起他啊!到了地府他問你秦朝後續的時候你要怎麼回?”
“唉,始皇帝其實挺有人情味的。”
“不是,這所謂的給李斯的保障,其實是秦始皇為了拉攏他替自己鞍前馬後所使的政治手段吧,怎麼就能推測出他有人情味了啊?做孤臣那麼危險,他如果不給李斯吃點定心丸,那李斯哪裡還敢盡全力替他幹活啊!”
“前面的朋友,如果你要這麼理解的話,曆史上所有帝王幹的事,你都可以找出苗頭把它往政治手段上靠,這樣相當于是推崇性惡論了,但事實就是,帝王也是人,他們也會有好惡和七情六欲的,不能一味地把他們想象成政治機器。”
“說的對,皇帝首先是個人,并不是滿腦子隻有政治平衡的,如果皇帝真的隻講利害的話,那華夏曆史上就不會有那麼多奇葩皇帝了。”
“建議覺得秦始皇如果不給李斯鋪好後路李斯就不會盡心盡力的朋友去仔細了解一下李斯的生平和志向吧,事實就是他野心勃勃,隻要跟着秦始皇能實現政治抱負,他是可以完全不考慮身後事的。”
“李斯那個“觀鼠有感”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他的抱負了,他為了追求權勢辭去小吏工作去拜荀子為師,毅然決然入了法家的門,最後還主動去了秦國,那個時候商鞅的故事不出名嗎?出名的要死,響徹大江南北,可他還是去找呂不韋了,最後還主動和嬴政接觸,就證明他為了權勢不怕成下一個商鞅。”
【好啦,大家各抒己見,思想的碰撞推動進步嘛,這是很好的,up關于李斯的故事講到這裡就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了,總結一下,始皇帝和李斯,可以說是秦孝公和商鞅的完美複刻,君臣想得,彼此成就,而且更難得的是,始皇帝給李斯留了足以全身而退的餘地,雖然最終結局并不完美,但相信始皇帝在沙丘閉眼的時候,想到自己死後大秦還有李斯,是會有些欣慰的吧。】
欣慰。
李斯心裡滿是酸澀,他辜負了陛下,他一步步把大秦推向了深淵。
“陛下,臣死罪。”
嬴政閉着眼睛不看他,任由其以極低的姿态跪在自己面前。
沒人替李斯求情,既是不敢也是不願,畢竟在原本的曆史上,李斯是害他們亡國滅種不可忽視的推手。
扶蘇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可是他突然發現,自己也是秦二世而亡的推手,如果他沒有自裁,如果他奮起反抗,如果……沒有如果,如今的他并不能對十年後的自己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