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能識字就行。
将來可以去鎮上或者縣上的鋪子做夥計,亦或是賬房、掌櫃等等。
反正隻要識字,那就比目不識丁的強。
以後的日子能好過一些。
結果方啟明去了,哪怕是他年紀大一些,已經八歲。
但他記性好,尤其是悟性更好。
那開私塾的秀才年紀大了,這些年一直開私塾,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
其中有讀書天賦,悟性高的也有。
但大都考中秀才功名,就止步不前了。
再往前是舉人,後面是進士。
他年紀大了,已經成了老秀才,且這麼些年,一直想着教出個有能耐的學生來,要不然一輩子渾渾噩噩,仿佛自己隻會秀才這點本事似的。
老秀才專門教方啟明學問。
甚至是親自見了方老頭和方老太。
當初送方啟明去鎮上念書,方老頭包括整個方家,哪裡想過方啟明能念好書。
方老頭就是機緣巧合,正好攢了點銀錢。
想着去試試。
也不是非得叫考取功名,隻試試認識幾個字就成。
村裡大部分人家都是這樣的。
别看平日裡日子過的苦,可隻要攢點銀錢,家裡又正好有适齡的孩子,那就送去鎮上試試。
大多數孩子都隻能勉強認識幾個字,學問是半點都學不進去的。
基本上都認識幾個字,會寫自己的名字,這就回來不學了。
能學到些許學問,甚至是考中童生的,那村裡就鳳毛麟角了。
要是能考中秀才,就方家堡這村子,幾十年都不見得出來一個。
老秀才說方啟明是讀書的料子。
方老頭當時激動的手都顫抖了。
他信了老秀才的話,也親自為了方啟明,甚至是嘗試着讓他背學到的文章,又問方啟明是不是自己也願意念書。
念書能出人頭地,改換門庭。
方啟明願意。
于是方啟明就念書,一路往上。
這當中種種暫且不提,就說方老大現在住的宅子。
那是方啟明考中秀才之後,因着那時候他才十歲出頭,年輕,前途明亮。
又有功名在身。
便在縣上靠着這一身功名,給大戶人家的孩子開蒙,順便教了一些日子的書,得了些銀錢。
這筆銀錢拿回來,就叫家裡把原來的老宅子推倒,重新蓋了新的。
當時方老大還沒成親。
後來方啟明一路往上,最終要去任上當官,這宅子就不能住了。
走之前,方啟明是跟方老頭說好的。
“這宅子就你們二老,還有老二、老二住着,将來成親也夠用。”
當時方老頭是說,“還有你。
家裡這宅子原本就是你攢的一銀錢修起來的,咱們就是住着,也一直給你留着地兒。”
自己的兒子終于出息了。
哪怕是不能跟着出去,可方老頭也高興。
他靠着兒子,在村裡有面子,甚至是在鎮上、縣上都能有幾分薄面。
自家的日子在村裡是極好過的。
他肯定不能說兒子去外面做官,家裡就什麼都不給兒子留了。
兒子回不回來住是一回事,他給不給留地方又是另外一回事。
反正當時是這麼說的。
而昨兒個方啟明進村,跌跌撞撞的去找人,先找的,就是當年的宅子。
也就是方老頭和方老太都沒在家,都去方大姑家裡給幫忙去了。
要不然這會子肯定也在。
方老大就覺得,方啟明既然回來了,甭管是什麼原因,都肯定要住到當年的宅子裡去。
隻是族長這邊才剛說完,方啟明還沒點頭。
方老二就直接說:“老三,你住我那裡。
老大那邊人多,還有你這一大家子,怕是住不下。
我那裡就你嫂子,還有你侄子,加上我三口人。
到時候把上房收拾出來給你住,廂房有三間,怎麼住都成。”
這都是實話。
方老大那邊想了想,反正是沒反駁。
族長也知道方老大家裡的事兒,這會子就道:“去方老二家也成。”
反正是自家兄弟,誰家不都一樣。
就算是方啟明誰家都不去,就是去村裡任何一家,肯定也能行。
“那就去老二家。”方啟明最終做出決定。
這才說幾句話,天就亮了。
方言舒沒吃到飯,不過喝了糖水。
很快又沉沉睡去。
不過這回看着就跟尋常孩子睡覺一樣了。
沒有急促喘息,身上也沒有高熱。
方啟明這一家子,直接從祠堂出來,去方老二家中。
方老二家就靠着祠堂這邊,屬于比較靠後的位置,不算遠。
“宅子是這幾年慢慢修的。”方老二路上解釋,“廂房和上房都沒住人。”
一般村裡的尋常宅子,一邊三間房算作是正房,旁邊兩間房算作是上房或者偏房。
區别就是兩間房收拾的仔細,炕什麼的都很闆正,那這就是上房。
要是随便拾掇下,甚至是炕都沒有,平時就用來擺放亂七八糟的東西,那這就是偏房。
另外院子兩邊靠着圍牆,還能再修廂房。
廂房邊上一般會留出一個比較窄,狹小不能住人的小廂房,做竈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