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方老二非要去拿鹹菜。
張氏也阻止不了。
不過等方老二拿完了,張氏就立馬抱着鹹菜壇子換了個地兒,打算藏起來。
這鹹菜中的菜雖然不值錢,但腌制的時候用了不少鹽巴。
鹽巴值錢。
本來方老二還想拿家裡的雞蛋煮,張氏也是沒讓。
叫拿方大嘴送來的雞蛋,方老二不肯。
就沒煮雞蛋。
方大嘴一早晨是幫了不少忙,眼瞅着要吃飯了,他就要走。
方老二就道:“留下一塊吃行了。”
沒等着旁的人怎麼着,張氏就耷拉着臉,皮笑肉不笑的開口,“家裡吃食多得是。”
一看張氏那臉色,方大嘴連話都沒怎麼說,直接走了。
弄得方老二覺得很沒臉,又是跟張氏吵吵。
這會子終于上炕吃飯,張氏給自己舀的少,隻有小半碗。
方老二最多,碗裡都堆高了,方啟明和周氏碗裡的,平着,不多也不少。
旁的人基本都差不多,比方啟明碗裡要少一點。
不過方言舒的碗雖然小,但盛的多,都冒尖了。
小武的是平着的。
秦楊要少一點。
最少的是小思。
就盛飯這多多少少的,張氏是個什麼想法,全都擺在面上了。
方老二一看,頓時沉下臉。
就這一早晨的事兒,他這是能動手的就動手,實在是忙不過來的,這才叫張氏幫忙。
結果就是這樣,也非得再折騰出事兒來。
就這,張氏還說:“隻管吃,鍋裡有的是。
燒飯的時候,放了小半袋糧食。
那麼大一鍋,隻管敞開了吃。”
還專門說方言舒,“小樹你可得多吃一些……”
“二娘你也吃。”方言舒趕忙道。
粗糧熬的粥。
甭管熬多久,糧食外面的那層皮都在上面,是熬不爛的。
有些硬,要是吃得快了,會有些揦嗓子。
而且方言舒已經吃過一個雞蛋。
更别說先前蒸的點心,張氏給切成小塊,現在全都擺在方言舒這邊的桌子上。
方言舒就吃點心。
邊上秦楊吃得快,本來他碗裡就少,三兩下就吃完了。
方言舒就把自己的碗推過去。
秦楊也沒客氣,借着吃。
小思和小武都吃了兩個雞蛋,這會子吃的都不多。
不過小思碗裡的最少,一下就吃完了。
方言舒就拿了塊點心放到他碗裡。
繼續吃。
方老二那邊倒是吃的不快,一邊還說着話。
“今冬怕是得冷,這陣子趁着天還暖和,多準備準備。”方老二開口。
邊上張氏趕忙道:“老三不差錢,不如去買些棉花,縫襖子、被子用着都暖和。
這幾年棉花是一年比一年貴,今年都還不一定能買到。
這天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得冷下來,到時候棉花就更買不到了。”
說着,張氏還看了眼方老二。
從好幾年前開始,張氏就想買棉花。
不用買很多,就買兩斤三斤的。
也不用非得縫襖子,就縫個貼身穿在裡面夾襖,用棉花少,而且也一樣保暖。
而且家裡頭就三口人,小武又小,有點棉花就夠了。
結果棉花一年比一年貴,前些年最實惠,十個大錢一斤。
要是冬日裡暖和,棉花就賣不上價。
偏偏這幾年是一年比一年冷,棉花價錢就一漲再漲。
“上年就已經四十多個大錢一斤,到後面六、七十大錢都買不到一斤。
今年還不知道價錢怎麼樣,叫我說,這個就得早點買,越晚越貴。
這天也不知道怎麼了,說冷就得冷的凍死人。
這要是再冷下去,我看人就沒發火了。
還有老人說,這是災,往前數幾百年都沒有這樣的冷冬。”
對于這個,方啟明暫且沒說什麼,就算是真要買棉花,也不能說現在就一拍胸脯,非得說買多少多少。
周氏倒是開口了。
“這幾年确實冷,一到入冬,家裡不是炭就是柴,得一直燒着,都不敢出門。
就從小樹出生那年開始,着實是冷。
那會子也沒額外準備柴火和木炭,我這一冬天就抱着小樹在炕上,都沒敢下炕。”
這會子說起來,周氏還是心有餘悸的。
那年是前所未有的冷,許多人家都沒準備多少柴火和木炭。
方言舒又很小,就怕吹冷風。
周氏就當真是一整個冬日都沒下炕,一直抱着方言舒。
不過這會子周氏說這個,可不是張氏愛聽的,她直接翻了個白眼,皮笑肉不笑的,“這幾年可是一年比一年冷,今年還不知道冷成什麼樣。
那還能就直接不下炕了……”
眼瞅着張氏說話越來越不好聽。
方老二趕忙道:“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