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習慣?”方言舒問。
老大怔了下,又忍不住笑。
從前不敢說錦衣玉食的長大,可至少沒怎麼吃過這麼粗的糧食。
即便是偶爾吃粗糧,裡面也會摻大部分細糧,吃起來不會揦嗓子。
方老二熬的粥,糧食确實放了很多,菜葉子極少,放了點鹽,吃起來味兒是不錯的。
就是太粗糙。
揦嗓子。
不過也能吃,不是說一口都喝不下去。
隻是叫老大詫異的是,這話是方言舒,家裡最小的說出來的。
“先前你們歇息的時候,我叫二娘給煮了雞蛋。
還專門出去買了細糧,大嘴叔給搗了面粉,二娘幫着蒸了點心。
我反正是吃飽了,粥沒吃幾口。”
在方言舒六歲往前數的人生中,他吃的隻會比老大更好。
幾乎都沒吃過粗糧。
不過等着粗糧熬了粥,真的舀到碗裡,他也會吃就是了。
“你機靈。”老大失笑。
方言舒也笑,又道:“以後這樣的日子興許還得過哩。”
他是年紀小,再加上先前剛回來的時候,病的兇險。
就算是吃的再好,旁的人肯定也不會說什麼。
而老大不一樣。
他已經十九了。
村裡像是跟他這麼大的小子,大多都已經成親,甚至是孩子都有兩個了。
就是沒成親的,肯定也定親,就等着成親了。
其實先前老大也已經開始說親,周氏和方啟明都張羅着給相看,想着找知根知底的小娘,早早叫老大成親算了。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方啟明要回族裡,那就沒法子給老大說親了。
老三和容姐兒還在上房屋裡,方才就他們兩個人又要了一回粥。
這會子應當吃完了,不過還沒見着人出來。
那邊歆姐兒回了廂房,等了一陣子沒等到容姐兒,就站在門口有些着急。
方言舒瞧見了,就站起來,“我進去瞧瞧。”
老三和容姐兒這兩個人,性子有些像。
都跟周氏像。
有時候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就好比方才吃飯的時候,周氏吃第一口,也是覺得揦嗓子,但是很快就不當一回事了,吃的飛快。
張氏吃的就很快,但比不上周氏。
老三和容姐兒也是這樣。
不過他們年紀小,在外面出生的時候,家裡的日子不難過,反正也是吃細糧長大的。
頭一回吃粗糧,也揦嗓子。
沒有那麼舒坦。
但老三和容姐兒都是繼續吃,而且吃完了還要。
第二回吃完了,碗往桌子上一放。
那邊張氏瞧見了,就又說客套話。
“鍋裡還有的是,我這就去舀……”
說着就要下炕。
周氏也吃完了,碗一放,反正是沒說話,就等着吃。
方啟明趕忙道:“這就行了,都吃飽了。”
那邊張氏還要說什麼,正好方言舒進來了。
“老三,大姐,走了。”
直接招呼老三和容姐兒出去。
這兩個人都沒多想,當即從炕上下來,就直接出去了。
方言舒又喊周氏,“娘,你出來幫着拾掇拾掇家裡,咱們來了就沒拾掇過。
哪能一直等着吃等着喝的……”
“這就來。”周氏也不等着吃了。幹脆利落的下炕。
像是周氏這樣性子的人,有時候雖然沒有那麼周到,比如說吃粥這個事兒,就沒有多少眼力見,張氏嘴上說客套話,就直接當真了。
但方言舒叫她出來,随便找個借口,她就會借坡下驢,直接跟着出來。
等着幾個人都出去了,方啟明再說幾句客套話,張氏也就順勢坐下,不去舀粥了。
倒是方老二一直眉頭緊皺。
就是覺得張氏故意不去竈房舀粥,還舀那麼點,看不慣。
外面,方言舒還當真是給周氏找了活,“廂房裡面都重新收拾下,地上掃掃。”
不叫閑着。
周氏攏了攏身上的衣服,找了笤帚就立馬去忙活了。
這麼些年,當初剛跟方啟明成親,那時候還在村裡,周氏就很勤快。
後來跟着方啟明到了任上,周氏也是一樣勤快。
再後來,周氏提了幾回,說是要買幾個下人伺候,方啟明沒同意,周氏就一直忙活,她自個兒也有些怨言,但活該幹的還是會幹。
正房屋裡,方老二看張氏不順眼,也叫她出去拾掇。
反正屋裡就方老二和方啟明,張氏倒也能放心,這才肯出去。
等着屋裡沒有旁人了,方啟明這才道:“等回頭老大那邊空了,叫過來一趟,好好商量下。”
“等會子我過去看看,你就别過去了。”方老二提起老大就歎氣,“當年你走了之後,家裡日子按理說也不難過。
偏偏娘又有了,一開始有些不太好,請大夫花了些銀錢。
後面家裡日子就不好過了,老大說親難。
年紀大了,脾氣又倔,叫人給說了那麼個,我還有爹娘都沒瞧上,偏偏老大自己看上了……”
是說方老大自己看上的尤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