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你家人口多,一冬下來,隻是燒炕就得要不少柴火。”
族長這麼說着。
方啟明趕忙點頭。
這要是别的尋常人家,即便是柴火不夠,冬日裡熬一熬也就過去了。
可方啟明沒打算熬。
能舒坦的過冬,何必非得熬。
不過方家堡到底是靠着山,按理說柴火要多少有多少,冬日裡應當是不缺的。
隻是等天冷了之後,甭管是鎮上,還是别的地兒,就開始缺柴。
而且柴火還會漲價。
許多人家為了銀錢,都會賣一部分柴火。
偏偏那時候天又特别冷,也不能上山砍柴了,家裡柴火賣了一部分,剩下的不夠了,自然是隻能熬着。
不過方啟明不缺賣柴的這些個大錢,自然是不會賣柴,隻攢了柴火自家燒就是了。
方老二聽到這話,就道:“柴火放後院就行。”
邊上方老大也跟着點頭。
不過卻說了句不太好聽的。
“眼前隻能住老二這裡,來不及另外蓋了。
先過冬再說别的……”
就想說方老二家裡,雖然很合适,但是還有個張氏,那是不好相處的。
在座的都沒有外人,方老二也沒怎麼着,就說:“我什麼都不幹,今冬總得過去 。”
打算自己盯着張氏。
方老大就不說話了。
他其實也知道 ,方老二這邊還算是好的,好歹是有屋子可以叫方啟明住下。
他自己家裡才是麻煩多多,方啟明不但住不下,興許過陣子還得有事鬧騰。
“後院先放着。
到時候祠堂也會囤不少柴火,真要是不夠用,隻管去那邊拿就是。”族長樂呵呵的說着。
方啟明趕忙點頭。
不過心裡是很清楚。
這要是方老大或者方老二缺柴火,就算祠堂那邊有多餘的柴火,怕是也不會叫他們拿。
但眼前方啟明回來了,當着他的面,那祠堂的柴火就能拿。
甚至是族長還主動說:“這些年多虧老三,要不然咱們這日子,還不知道怎麼過。
按理說,我這會子得拿賬本子跟老三算清楚……”
“快别。
先前給小樹上族譜的時候我就說了,那些都且放着就是。”
方啟明趕忙道。
族長眼圈微紅,又說:“咱們村能活下來這麼些人,都是因為老三。”
“哎,世道艱難。
早些年哪能想到這年景是一年比一年差,這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方啟明也是感慨上了。
反正沒打算讓族長再提賬本子的事兒。
而這個事,方老大和方老二是都不清楚的,隻是隐約知道一些。
真要是想弄清楚這個,還得從方啟明有秀才功名開始。
秀才功名,可以有一百五十畝田地免稅。
那時候方家隻有五十畝田地。
那就還有一百畝的缺額。
是方啟明主動找了族長,叫族裡的一百畝地,放到他名下,這樣就能免稅。
後面方啟明考取舉人功名。
再後來是進士。
進士功名,可以有兩千畝田地免稅,若是未出仕,能有三千多畝。
方啟明是去出仕的,因此有兩千畝田地可以免稅。
在任上的時候,方啟明在外面是沒有田地的,因此這兩千畝的額度,是都給了族裡。
兩千畝田地都不需要交稅。
是指任何稅都不用交。
仔細算的話,這省下來的稅得有多少?
這麼些年了,方啟明從來都沒回來過,族裡也從沒去過人。
當中倒是通過幾回書信,說的大都是村裡發生了什麼什麼事,提一提方老大和方老二,這就沒了。
早前方啟明在外面,離得也遠。
跟村裡沒有來往,倒也尋常。
不過這會子方啟明回來了。
他沒回來的時候,方老大和方老二雖然是方啟明的兄弟,但他們都已經各自成家。
跟方啟明,是隔着山和水。
如果 方啟明這輩子都不回來,方老大、方老二年紀大了,老了,有了小輩,小輩長大了,就跟方啟明當真是沒多少關系了。
而村子這邊,卻還是依舊能用着兩千畝田地免稅的事兒。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現在方啟明回來了。
雖然官身不在,但功名還在。
田地免稅這個事兒,是還在的。
而方啟明回來,是住進了方老二家中,并且去找族長的時候,是跟方老大、方老二一起的。
三兄弟盡管已經各自成家,但現在又湊到一起了。
那族長代表族裡,這态度就得改。
主動示好。
姿态很低。
而且昨兒個方啟明剛來,在祠堂的時候,族長就想把賬本子拿出來給方啟明過目。
雖然沒說這些年免去的稅何去何從,但既然上了賬本子,隻要方啟明看了,那這肯定會給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