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長安甯:金枝策馬送紅妝 > 第9章 第9章 朝會(下)

第9章 第9章 朝會(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軍備的事情說完了,就得說說财政的問題了。

“朱尚書,太後壽辰國庫預計能拿多少錢呢?”

“回皇上,預計能出二百八十萬兩。”

“太少了。太後七十大壽,應當大辦。”

“皇上,北境連年旱災,賦稅都收不上來,再加上帝陵耗資巨大,國庫實在是沒有錢了。”

“你這是何意?難道朕修個地宮就把國家都修窮了?”

皇帝語氣不佳,吓得戶部尚書直接跪地。

“皇上,臣并無此意。隻是當下國庫真的拿不出錢來了。”

“偌大一個戶部,都管不好朝廷這點賬了嗎?張相,你來說說,究竟怎麼回事?”

尚書令掌管六部,戶部辦事不利,他這個頂頭上司自然也難辭其咎。

“回皇上,朱尚書所言屬實。我朝與北疆交戰多年,将士在外征戰,糧草軍需消耗巨大,花的都是國庫的錢,久暴師則國用不足,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加之近年來北境連年天災,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北境幾州的賦稅已經三年未曾按數上繳了。”

“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偌大一個大周,朕的子民連飯都吃不飽了?那朕養着你們這群人是做什麼的?”

建甯帝怒氣盡顯,張相也不敢答話。

“回皇上,臣有一計。”

尚書左仆射王許之站出來,算是替百官解了圍。

“據臣所知,近五年内,僅江州一地,每年造酒曲就要消耗一百萬石小麥,這些酒曲倘若再用來釀酒,還要用掉一千萬石米。兩年前我們與北疆一戰,也不過動用了一百二十萬石軍糧,釀這些酒的糧食都足夠打幾場仗了。所以,臣提議在全國推行‘禁酒令’,僅需一年時間,省下來的糧食足夠保北境三年無虞。”

建甯帝點點頭,覺得似乎有些道理,但并未明确答複。

中書令周在安也附和道:“左仆射此計甚好,但有一點有待商榷。”

王許之并非不能接受他人意見的人,誠懇說道:“中書令請講。”

“江淮一帶并不缺糧食,若強行禁酒,恐引發百姓不滿。到時若是南邊北邊同時鬧起來,恐難以收場啊。”

王許之稍作思索,也認同周在安的意見。

“嗯,中書令言之有理,是臣考慮不周。”

周在安的補充正合皇帝的心意。

左仆射司徒正陽也開口說道:“禀皇上,臣也有一計。”

“講。”

“北境米價居高不下,可南邊米價并不高。所謂谷貴時傷農,谷賤時也傷農。隻有中間米商賺得盆滿缽滿。臣提議推行‘平籴法’,由官府出面,将南方大米以平常價格購入,再運往北境,以同樣價格賣出。朝廷出人力但不牟利,如此一來,可以解決北境米價過高的問題。”

“此計甚好。”建甯帝點頭稱贊。

“但兩位愛卿所提的‘禁酒令’和‘平籴法’要想實行下去,都頗有難度。不僅需要地方官員的配合,還需要有人監察。否則,本意是為民,若中間有人為了私利不願推行,到頭來終究還是害民。”

官治民,皇帝治官。

建甯帝深知,官員層層貪腐乃是政策推行最大的絆腳石。

“北境鎮壓起義一事宜不可再拖,兵部盡早安排。‘禁酒令’和‘平籴法’皆在太後壽宴之後着手施行。淮王監督南方新法推行,運送米糧可求助兵部。北方修渠一事,由三省确定議案之後交由朕審閱,戶部如果财政不足,可先在南方加征五年賦稅。”

建甯帝迅速将幾件大事全部拍闆。

随即像是忽然想起什麼似的,轉頭看向尚書令張進,問道:“張相,禮部尚書是不是回家丁憂去了?”

張進今日意見未被采納,較往日相比,有些許狼狽,但畢竟是官場沉浮二十年的人,喜怒并不那麼容易被人看出。

隻見他一副穩重老持的模樣答道:“回陛下。禮部尚書去歲八月便回鄉丁憂了。”

按照大周禮制,官員丁憂時間長達二十七個月。

“如今禮部誰在管事啊?”

“回陛下,由禮部侍郎暫管。”

“那便由吏部尚書吳在為,轉任禮部尚書。長甯長公主暫代吏部尚書一職,北境禁酒令的推行由長公主監察。”

吏部不僅主管科考,還掌管官員任命、調動,是六部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吏部尚書這麼重要的職位說換就換了。

不用說朱尚書,連張相都明顯怔了一怔。

在群臣震驚的眼神中,皇帝雲淡風輕地說道:“長公主之前身體抱恙,如今已經大好。也該是為朝堂做點事的時候了。怎麼,各位是有什麼意見嗎?”

衆人皆躬身回道:“臣不敢。”

公主掌權自古并不少見,隻是這位長甯長公主以往實在太過低調,突然掌管大權,多少有些令人驚訝。

可即便再不理解,又有誰敢質疑皇帝的決定?

昭甯在一旁,冷靜應下了建甯帝的安排,但實則心裡已經是驚濤駭浪,久久不能平複。

今天這是怎麼了?

外公和父皇各自都扔了一個重擔給她,并且均未事先與她商議。

“好了,今日就到這兒吧。安國公、長公主留下。散朝。”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