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德觀察左右,确定無人,才問:“可是全起元那邊有了什麼動靜?”
*
傍晚,姚喜知陪着上官溱去參加晚宴。
到行宮的頭兩日是用作修整和遊玩的,正式的秋獵比試要明日才開始,今日便先在九曲宮内的廣場先擺了宴席。
皇帝坐于北面陛階高台的主座上,面對着朝臣,一個穿着紫袍官服的大太監立在他身旁。
這太監四五十歲的年紀,和皇帝差不多大,但是遠不如皇帝富相,滿臉褶子,臉上雖含淺笑,卻無端給人陰冷的感覺。
能身着紫袍的太監隻有兩位太監頭子,内侍監全起元和高正德。
如今宦官勢大,平日裡的他們更接近于外臣,日日參與政事,左右朝堂決策,隻在重要場合才這般侍立君側。
姚喜知悄悄打量。
之前她隻在皇帝身邊見過全起元,也就是傳聞中和林歡見關系匪淺的那個大太監,未曾見過另一名内侍監高正德,想必就是這位了。
而據說與高正德有些交情的馮貴妃在皇帝左手列,也就是上官溱的前頭。
皇帝左側是後妃,右側則依次是皇子、親王、公主、郡主,再往後便是用屏風隔斷了片地兒,左右坐着大臣武将。
這次随皇帝出行的妃子不多,四妃中隻有馮貴妃和秦德妃陪同,往下便是劉充媛、嶽美人以及上官溱,一共五個妃嫔。
年初連宮宴都不夠身份參加的上官溱,如今也是有機會可以坐在靠前的位置了。
自上官溱得寵之後,姚喜知雖也跟着陸陸續續參加過幾次小宴,但多是翠樨随行,這般大場面她還是頭回見識,看向周圍的目光中帶着些新奇。
趁着衆人攀談的熱鬧功夫,姚喜知悄悄看向對面人。
有的是見過的,有的面生,不過幸好這兩日有拉着翠樨到處好生打探一番,對這次随行的人做了個大緻了解,如今按順序和歲數也能一一對上。
坐在首座的是太子李忱,也就是皇後所出的六皇子,與她同歲的年紀,看着有幾分平庸。
其後是三個年長的親王與其夫人,再往後是劉充媛所出的五皇子李慎和德妃的七皇子李忖。
聽說馮貴妃的十皇子李恒也來了,但或許是年歲小,才不到四歲,便并未帶着一起出席。
如今聖上膝下的皇子,除了在封地的三皇子李忻和尚在襁褓的十一皇子,其餘都跟着一起來了秋獵。
是的,按齒序,最小的皇子已經排到了十一,但是尚存的隻有六人。
此前得知是這麼個情況時,姚喜知還曾心驚膽戰地向上官溱聊起,也不知是當真天家子嗣多病弱,還是暗地裡有人作祟。
皇子之後是幾位公主,聖朝風氣開放,會些馬術騎射的貴女不在少數,不過來的不像皇子這般多,僅有皇後所出的五公主李善然、秦德妃的七公主李善容,和馮貴妃的十二公主李善華。
十二公主年紀小,便沒有特地安排單獨的桌椅,而是坐到了馮貴妃身邊。
那幾位公主倒是在先前的宴會上露過面,不需要特地去辨認,不過也沒有過什麼交流來往就是了。
等衆人到齊,皇帝簡單說了幾句場面話,宴席便正式開始。美酒佳肴流水般呈上,又有舞姬伴着樂師的琴曲翩翩起舞,好一幅觥籌交錯的熱鬧景象。
姚喜知伺候上官溱用膳,上官溱時不時與上座的劉充媛閑聊幾句,發現什麼好吃的,便悄悄喂給姚喜知嘗嘗。
姚喜知假裝給酒杯滿上桂花釀,上官溱知姚喜知愛食甜,趁她彎腰垂首的功夫飛快往她嘴裡塞了枚透花糍。
正眯着眼感受着口中糕點的香甜,突然聽上座的馮秋水指名道姓地提起上官溱,把姚喜知吓了一跳。
“聽聞上官婕妤騎術似乎不錯?聖上這才讓特地帶了妹妹過來,一展風采。”
上官溱覺得奇怪,但還是如實應道:“昔日在家中時,阿耶曾送過我一匹小馬,偶爾會在城郊騎馬散心,因此會上幾分,也稱不上多高超的技藝。”
聞言,馮秋水掩唇輕笑,轉頭對身邊的十二公主道:“母妃早說過,今年女郎中能撥得頭籌的,必定還是你七姊。”
七公主?
姚喜知和上官溱不約而同望向對面的七公主李善容,正好李善容也聽到了這邊的談話,看過來。
李善容正值十五六歲的碧玉年華,杏眼柳眉間有幾分其母妃秦德妃的影子,額頭飽滿,鼻頭圓潤,體态豐盈,是個富足之相,充滿着少女的朝氣與活力。
見對面人與自己視線對上,下巴微微揚起,說不清是少年的桀骜還是挑釁。
馮秋水下座的德妃秦筝淺笑了下:“善容也不過會些簡單的把戲,去年險勝過其他幾個女郎也隻是運氣好,今年自是不敢居高。”
李善容聽母妃這樣說,撇撇嘴,顯然不認同。
李善華孩子氣地嘟囔:“我還是看好上官美人,畢竟她長得這麼漂亮。”
上官溱向來是不太喜歡喳鬧的稚童的,但聽李善華如此說,還是忍俊不禁:“承蒙公主厚愛,不過妾身所長,可不止容貌。”
語氣溫婉,卻透着幾分傲氣。
高座上的皇帝被這邊的動靜吸引,朗聲笑道:“明天一比試就知道了。”
目光落到上官溱身上,眼中帶着欣賞的笑意,道:“我可是很期待愛妃明日的風采。”
上官溱回以淺笑。
酒足飯飽,晚宴散場,剛回山妩苑,福來就來傳了信,說聖人叫上官溱過去陪駕。
姚喜知和翠樨忙手腳麻利地替上官溱更衣熏香,福來派人擡了轎子來将她接走。
本以為剩下的便是自己偷閑的時光,誰知直到上官溱的轎子都已經出了院子消失不見,福來在還院中。
姚喜知不由投去一個疑惑的目光。
福來湊卻是湊近過來,貼在姚喜知耳邊,低聲道:“我們少監想請您一叙。”
姚喜知滿臉驚訝。
他居然也會主動來找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