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唐皎皎和曆淮之的感情逐漸升溫。他們的恩愛模樣,讓太子派來的眼線們無從下手。那些侍妾和奴婢們,每天都在尋找着他們感情破裂的蛛絲馬迹,卻一無所獲。
"哼,這兩人怎麼如此恩愛?"一個侍妾不滿地說道,手中的帕子絞得發皺,"我們在這裡待了這麼久,也沒發現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另一個奴婢附和道:"是啊,再這樣下去,我們可沒法向太子殿下交代了。"她們躲在回廊角落裡竊竊私語,卻沒注意到暗處閃過一抹黑影——那是唐皎皎安排的暗衛。
與此同時,丞相府裡,丞相唐政宏也在為唐皎皎的事情煩惱。他沒想到,自己的女兒竟然會和三皇子走到一起,這讓他在太子面前有些擡不起頭來。"老爺,這可如何是好?"丞相嫡妻假惺惺地說道,"皎皎這孩子,怎麼就不聽您的話呢?"
唐政宏冷哼一聲:"哼,她以為傍上了三皇子,就能有好日子過?等太子殿下重新掌權,有她好看的!"他猛地将奏折摔在桌上,羊皮紙在風中嘩啦啦作響。窗外突然響起一聲驚雷,暴雨傾盆而下,雨水拍打着窗棂,仿佛在為這場權力的争鬥伴奏。
然而,唐政宏和太子都低估了唐皎皎和曆淮之的決心與能力。唐皎皎利用自己在丞相府的人脈,以及餘庭湛建立的情報網,收集着太子和丞相的罪證。她時常喬裝打扮,混入茶樓酒肆,在市井流言中尋找線索;而曆淮之則在朝堂上繼續拉攏人心,壯大自己的勢力。
在一次朝堂議事中,曆淮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改善民生,減輕百姓的負擔。這些措施得到了許多大臣的支持,也讓百姓們對他的好感度大增。"三皇子殿下真是心系百姓啊!"一位大臣贊歎道。"是啊,若能讓三皇子殿下治理國家,我們百姓就有好日子過了。"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太子和丞相看着曆淮之在朝堂上的威望越來越高,心中又急又氣。他們決定再次出手,試圖破壞曆淮之的計劃。"殿下,我們不能再坐視不管了。"丞相唐政宏焦急地說道,"必須想辦法阻止曆淮之。"太子陰沉着臉:"我已經安排人手,在民間散布謠言,說曆淮之的改革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蠱惑百姓。"
然而,他們的陰謀很快就被唐皎皎和曆淮之識破。唐皎皎通過情報網得知了他們的計劃,立刻告知了曆淮之。"殿下,我們必須盡快采取措施,澄清謠言。"唐皎皎說道。曆淮之微微點頭:"嗯,我會安排人在民間辟謠,同時加快改革的步伐,讓百姓們盡快看到成效。"
在唐皎皎和曆淮之的努力下,謠言很快就被平息,百姓們對曆淮之的信任更加堅定。而太子和丞相的陰謀則再次落空,他們在朝堂上的處境也越來越艱難。随着時間的推移,唐皎皎和曆淮之的感情愈發深厚。他們不再僅僅是為了利益而合作,而是真正成為彼此的依靠。在這充滿權謀與争鬥的宮廷中,他們相互扶持,共同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而此時,唐皎皎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母親。她時常派人給餘婉娘送去書信和禮物,關心她的生活。同時,她也在等待着合适的時機,将母親從丞相府中接出來。"娘,您再忍耐一段時間,等我和殿下的計劃成功了,就接您過來。"唐皎皎在信中寫道。餘婉娘看着女兒的來信,眼中滿是欣慰:"皎皎,娘隻要你平安啊。"
春日的朝堂,陽光透過雕花窗棂,在金磚地面上灑下斑駁光影。三皇子曆淮之今日身着玄色朝服,腰間佩着象征身份的玉佩,身姿挺拔地站在朝堂之上。他微微仰頭,目光堅定地看向皇位,清朗的聲音在大殿内回蕩:"陛下,臣以為,如今民生艱難,賦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應減輕賦稅,鼓勵農桑,同時,武将保家衛國,為我朝立下汗馬功勞,其地位亦不應被忽視,望能提升武将待遇,以振軍威。"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炸開了鍋。太子厲雍之站在一旁,臉上閃過一絲不悅,冷哼一聲:"三皇弟,你這話說得輕巧。減輕賦稅,那朝廷的用度從何而來?提升武将地位,難道要讓那些武夫騎在我們文人頭上不成?"他故意将"武夫"二字咬得極重,袍袖掃過身旁文臣,引發一陣附和的議論聲。
丞相唐政宏也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文臣治理國家,制定律法,維護朝堂秩序,才是國之根本。武将隻需聽從指揮即可,無需給予過高地位,以免擾亂朝堂安穩。"他說話時,朝珠随着動作輕晃,每一顆圓潤的珠子都折射着冷光,仿佛在丈量着這場權力博弈的籌碼。
曆淮之面色不改,目光掃過衆人,沉穩回應:"丞相此言差矣。若無武将在外抵禦外敵,何來朝堂安穩?百姓若無安穩生活,又何來國家繁榮?如今邊疆戰事頻發,将士們浴血奮戰,卻得不到應有的待遇和尊重,長此以往,誰還願為國家效力?"他的聲音如洪鐘般響徹大殿,驚得梁上的燕雀撲棱棱飛起。
雙方你來我往,激烈辯論。文臣們大多支持太子和丞相,他們在朝堂上根基深厚,擔心改革會觸動自身利益,紛紛站出來反對曆淮之的提議。禦史大夫更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奏章,彈劾三皇子"擾亂朝綱,意圖謀反"。曆淮之據理力争,卻因寡不敵衆,此次改革提議最終未能通過。
退朝後,曆淮之回到王府,臉色略顯凝重。唐皎皎早已在書房等候,見他回來,連忙迎上前去:"殿下,今日朝堂之事我已聽說,你别太放在心上。"她遞上一杯溫茶,茶湯裡漂浮的枸杞恰似朝堂上未幹的血迹。
曆淮之微微點頭,眼中透着堅定:"這次雖然失敗了,但我不會放棄。百姓的日子一日不好過,我就一日不會停止努力。"他突然展開一卷泛黃的輿圖,上面用朱砂标注着數十個紅點——那是餘庭湛的情報網最新發現的太子私兵據點,"他們以為靠朝堂鬥争就能壓制我?真正的戰場,在暗處。"
與此同時,在太子府中,太子厲雍之正與丞相唐政宏商議對策。"這曆淮之,最近愈發嚣張了,竟敢在朝堂上公然提出改革,還想提升武将地位,簡直是胡鬧!"太子憤怒地說道,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具都跟着震動起來,青瓷茶盞中的茶水潑出,在密報上暈開一片深色痕迹。
丞相唐政宏眉頭緊皺,臉上的皺紋仿佛刻下了他心中的憂慮:"殿下息怒。曆淮之背後有唐家、餘家和一些不明勢力支持,不可小觑。我們必須想辦法遏制他的勢力,絕不能讓他的計劃得逞。"他從袖中掏出一張名單,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朝堂中立官員的名字,"老臣建議,先從這些人入手......"
兩人低聲謀劃着,眼神中透着陰狠,仿佛在謀劃着一場殘酷的獵殺。窗外的夕陽漸漸西沉,為他們的身影鍍上一層血色,而在不遠處的三皇子府,唐皎皎正在燈下繡着鴛鴦,銀針穿梭間,絲線在綢緞上勾勒出的,不僅是夫妻和睦的願景,更是一張逐漸收緊的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