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丞相女與幽皇子 > 第21章 第 21 章

第21章 第 21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暮春的晨霧還未散盡,丞相府的朱漆大門便被重重推開。唐政宏身着绯色官袍端坐在前廳,手中的翡翠扳指在晨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澤,目光在賬簿與女兒的婚帖間來回遊移。嫡妻王氏斜倚在湘妃榻上,鎏金護甲劃過團扇發出細微聲響:"老爺,唐皎皎不過是個側妃,嫁妝太過豐厚,倒顯得皖皖當年的婚事寒酸了。"她話音未落,賬房先生捧着算盤躬身而入,算珠碰撞聲戛然而止:"老爺,按規矩側室陪嫁不應逾制,可......"

"規矩是死的,面子是活的!"唐政宏将茶盞重重砸在檀木案上,茶湯濺濕了案頭的《禮記》,官服上的仙鶴補子掠過燭火,映得臉上陰晴不定,"餘家若真想撐場面,就讓他們出大頭。但明面上,必須讓人知道這是丞相府的體面。"他起身時帶倒了一旁的青銅香爐,青煙袅袅升騰,在梁柱間勾勒出扭曲的紋路。

當餘大富的車隊駛入丞相府時,雕花紅漆大門還未完全敞開,三輛滿載的馬車便已停在青石闆路上。打頭的馬車上馱着金絲楠木箱,箱角鑲嵌的黃銅獸首在陽光下泛着冷光。餘大富身着織錦緞面長袍,腰間和田玉佩随着步伐輕晃,身後跟着八個精壯的護院,腰間鼓鼓囊囊——裡面藏着的不是兵器,而是記錄着京城半數商鋪的地契文書。

"我餘家的女兒,斷不能讓人看輕!"餘大富的聲音在回廊間回蕩。随着箱籠被一一打開,滿室頓時華光流轉:波斯進貢的夜光琉璃盞在日光下泛着幽藍,每隻盞底都刻着異域文字;前朝官窯的霁紅釉梅瓶,瓶身開片如冰裂,在陽光下折射出細碎的金光;還有那十二幅《姑蘇繁華圖》的缂絲屏風,每一根絲線都細若遊絲,人物的眉眼、市井的煙火栩栩如生。

唐皖皖站在垂花門後,指甲深深掐進掌心。她想起自己出嫁時,雖說也是十裡紅妝,但比起眼前這些奇珍異寶,竟顯得像尋常富家女的嫁妝。更令她難以忍受的是,餘大富特意将一方祖母綠頭面擺在最顯眼處,那通透的翠色,恰似她當日鳳冠上明珠的寒光。"不過是個商戶之女......"她喃喃自語,卻聽見身後丫鬟小聲議論:"聽說三皇子特意為側妃娘娘打造了黃金步搖,上面的鳳凰會随着步子轉動......"

吉時将近,丞相府内鼓樂漸起。唐皎皎端坐在銅鏡前,喜娘正在為她梳妝。鎏金銅鏡裡,她身着的正紅嫁衣與餘婉娘繡的淺紅小衣交相輝映——母親繡的鴛鴦戲水圖被她巧妙地縫在内襯,每當擡手時,就能看見那對繡工精巧的鳥兒。鳳冠上的東珠垂在臉頰兩側,随着她的呼吸輕輕晃動,發出細碎的聲響。

"姑娘,該上轎了。"喜娘的聲音帶着哭腔。唐皎皎起身時,嫁衣上的金線龍鳳仿佛活了過來,龍鱗與鳳羽在燭光下閃爍,與院外的紅綢燈籠連成一片火海。她特意在腰間系上母親留下的白玉香囊,上面的并蒂蓮刺繡雖已褪色,卻承載着最溫暖的牽挂。走出閨房時,她餘光瞥見唐政宏站在廊下,官服上的雲紋被夕陽染成血色,而父親手中的茶盞,始終懸在半空,未曾飲下一口。

丞相府外,八擡大轎早已等候多時。轎身通體朱紅,雕刻着纏枝蓮紋,轎簾上用金線繡着百子千孫圖。随着喜婆一聲"起轎",鼓樂齊鳴,唢呐聲刺破天際。送親隊伍浩浩蕩蕩地穿過朱雀大街,打頭的是二十四擡妝奁,绫羅綢緞、金銀器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百姓們擠在街道兩旁,争相目睹這場盛事,有人踮腳張望:"聽說這是三皇子的側妃,瞧瞧這排場,比正妃還風光!"

三皇子府前,曆淮之身着一襲繡着五爪金龍的華服,頭戴紫金冠,冠上的明珠在陽光下閃爍着耀眼的光芒。他不時望向遠處,眼中滿是期待,手掌心微微沁出汗意。當送親隊伍的唢呐聲由遠及近,他上前幾步,親自伸手揭開了唐皎皎的紅蓋頭。動作輕柔而小心,仿佛揭開的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

四目相對時,唐皎皎微微欠身,輕聲說道:"多謝殿下。"她的聲音如黃莺出谷,帶着一絲羞澀。曆淮之看着她,眼中滿是溫柔:"你來了,我等你許久了。"他的目光掃過唐皎皎眉間的花钿,那是用西域進貢的螺子黛繪制,在陽光下泛着神秘的光澤。

進入府中,整個府邸都被精心布置過。從大門到新房的道路上,鋪滿了紅色的綢緞,兩側的梧桐樹上挂滿了大紅燈籠,燈籠上繡着龍鳳呈祥的圖案,與唐皎皎嫁衣上的刺繡相互呼應。丫鬟們手持金縷梅,一路抛灑花瓣,空氣中彌漫着淡淡的清香。

新房内,紅燭高燒,燭光搖曳。床上鋪着嶄新的紅色錦被,被面上繡着鴛鴦戲水的圖案,四周綴着珍珠流蘇。桌上擺放着各種精美的糕點和水果,還有一壺熱氣騰騰的合卺酒。酒壺是前朝官窯出品,釉色如雨後晴空,壺身上刻着"永結同心"四字。

在拜堂儀式上,曆淮之始終緊緊地握住唐皎皎的手,仿佛生怕她會突然消失。他的眼神堅定而深情,看向唐皎皎時,滿是溫柔與呵護。周圍的賓客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都在贊歎這對新人的郎才女貌。當禮官喊出"夫妻對拜"時,唐皎皎微微屈膝,發間的黃金步搖随之輕顫,鳳凰口中的東珠晃出細碎的光影。

然而,新婚的喜悅并未持續多久。太子送來的奴婢和侍妾很快就到了。為首的侍妾身着月白襦裙,上前恭敬地說道:"奴婢們奉太子殿下之命,前來伺候側妃娘娘和三皇子殿下,還望殿下和娘娘不要嫌棄。"她說話時,眼角餘光掃過唐皎皎的嫁衣,閃過一絲嫉妒。

唐皎皎和曆淮之對視一眼,心中都明白太子的意圖。這些人,無疑是太子安插的眼線,目的就是要離間他們,破壞他們的計劃。"既然是太子的一番好意,那就留下吧。"曆淮之不動聲色地說道,語氣平淡卻暗藏鋒芒。待衆人退下後,唐皎皎皺着眉頭說道:"殿下,太子此舉來者不善,我們該如何應對?"

曆淮之沉思片刻:"原本我們打算分房而居,以免惹人閑話。但如今眼線增多,為了打消各方疑慮,我們恐怕要改變計劃了。"他的目光落在唐皎皎身上,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唐皎皎心中一動,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臉上微微泛起紅暈:"殿下是說……"曆淮之微微點頭:"沒錯,我們圓房,讓外人相信我們夫妻恩愛,這樣他們就不會輕易懷疑我們的關系。"

唐皎皎深吸一口氣,雖然心中有些羞澀,但為了大局,她還是堅定地點了點頭:"好,就依殿下所言。"當晚,新房内紅燭搖曳,燭光将兩人的身影拉得長長的。房間内彌漫着暧昧的氣息,卻又帶着一絲緊張與尴尬。唐皎皎和曆淮之坐在床邊,一時都不知該說些什麼。

"唐姑娘,委屈你了。"曆淮之輕聲說道,聲音中帶着幾分歉意。他伸手為唐皎皎倒了一杯茶,青瓷杯盞在燭光下泛着溫潤的光澤。唐皎皎搖了搖頭:"殿下不必如此說,這都是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标。"她低頭時,發間的珠翠輕晃,在桌面上投下細碎的光影。

随着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圓房之後,他們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白天,他們一起商讨應對各方勢力的策略,唐皎皎憑借着自己的聰慧和上輩子的記憶,總能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讓曆淮之對她刮目相看。

"皎皎,你這個主意不錯。"曆淮之贊賞地說道,目光掃過桌上的軍事布防圖,"有你在,真是我的一大助力。"唐皎皎微微一笑:"殿下過獎了,這都是我們共同的功勞。"她說話時,手中的毛筆在沙盤上勾勒出新的防線,墨迹未幹便被燭火烤出焦痕。

而到了夜晚,兩人之間的相處也多了一些溫情。他們會聊起彼此的過往,分享心中的煩惱和喜悅。曆淮之說起自己在宮中被兄長和母後忌憚的日子,眼中滿是落寞:"小時候,我一直以為隻要我足夠優秀,就能得到母後的認可和兄長的尊重。"他望着窗外的明月,聲音低沉,"可後來我才明白,在這深宮裡,親情是如此的淡薄。"

唐皎皎看着他,心中湧起一絲同情:"殿下,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以後,你還有我,還有我們共同的目标。"她輕輕握住曆淮之的手,指尖觸到他掌心的繭子——那是常年握劍留下的痕迹。曆淮之看着她,眼中閃過一絲感動:"皎皎,謝謝你。"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