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丞相女與幽皇子 > 第29章 第 29 章

第29章 第 29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春日的京城,陽光暖煦,微風輕柔地拂過紫禁城的琉璃瓦,帶起一片金色的波光。唐皎皎身着十二章紋織金鳳凰大袖禮服,鳳冠上九隻點翠金鳳銜着東珠流蘇,随着她緩步邁向坤甯宮的步伐,發出細碎而清越的聲響。這聲響與遠處傳來的編鐘雅樂交織,在紅牆黃瓦間回蕩,恍若昭示着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宮牆下,新抽芽的柳條輕輕搖曳,仿佛也在為這場盛典起舞。

三日前的登基大典餘韻未散,禮部官員們尚未從繁重的事務中緩過神來,便又投入到封後大典的籌備中。整個皇城張燈結彩,街道兩側擺滿象征祥瑞的牡丹花燈,禦道上鋪就的猩紅錦緞綿延數裡,空氣中飄散着龍腦香與玫瑰露混合的芬芳。當唐皎皎的鳳辇緩緩駛過承天門時,百姓們紛紛跪地高呼“皇後娘娘千歲”,此起彼伏的聲浪中,她隔着鲛绡帷幔望向遠處巍峨的宮阙,恍惚間想起初見曆淮之時,自己不過是丞相府中飽受冷眼的庶女。那時的她蜷縮在繡房角落,用碎布拼貼出心中的山河圖景,未曾想如今竟真的站在了權力中樞,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她的思緒不禁飄遠,想起曾經在深夜裡偷偷讀書的時光,那些晦澀難懂的治國方略,此刻竟成了她執掌後宮的底氣。

初掌後宮大權的唐皎皎,在踏入坤甯宮的第一日便展現出雷厲風行的作風。她将内務府積壓的陳年賬冊一一翻閱,在燭光下逐筆核對胭脂水粉、綢緞衣料的采買明細。泛黃的紙頁間,密密麻麻的字迹記錄着過去數年的奢靡開銷,有些月份的胭脂費用甚至足夠養活百戶人家。當發現尚宮局采辦的蜀錦價格竟高出市面三倍時,她握着賬本的手指微微發白,眼中閃過一絲冷芒。她不動聲色地召來掌事女官:“明日将京城三大綢緞莊的東家帶進宮來,本宮要親自查驗貨品。”語氣平靜,卻帶着不容置疑的威嚴。

查驗布料當日,陽光透過窗棂灑在坤甯宮的金磚上,折射出點點金光。唐皎皎端坐在嵌寶檀木椅上,面前案幾上整齊擺放着來自不同綢緞莊的樣品。她先是輕輕撫摸着一匹看似華貴的雲錦,指尖卻在布料邊緣的針腳處微微一頓,多年在繡房練就的手感讓她立刻察覺到異樣。随即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挑開一處線頭。“這雲錦表面雖絢麗,内裡卻用了次等絲線,以次充好,當斬!”她話音剛落,負責采辦的太監頓時癱倒在地,臉色慘白如紙。而她并未急于處置,反而命人将三家綢緞莊東家帶來,讓他們在殿前互相指認。在她抽絲剝繭般的追問下,最終牽出了内務府與宮外奸商勾結的龐大利益鍊。此事過後,後宮采辦之風煥然一新,唐皎皎卻在深夜對着案頭堆積的賬本歎氣——這些年宮中的奢靡之風,又豈是一朝一夕能扭轉的?她深知,改革之路道阻且長,每一步都需謹慎前行。

然而,真正的考驗始于後宮暗流。一日清晨,唐皎皎正在椒房殿批改宮務,突然傳來寶林劉氏投井自盡的消息。她手中的筆猛地一頓,墨迹在宣紙上暈染開來,宛如一朵黑色的花。當她趕到事發地時,井邊已圍滿了妃嫔與宮女,衆人神色各異——有的面露驚恐,有的竊竊私語,唯有賢妃王氏眼含悲戚,正在指揮太監打撈屍體。“皇後娘娘可要為妹妹做主啊,”王氏執起唐皎皎的衣袖,聲音哽咽,“劉氏妹妹平日裡最是溫順,定是遭了歹人算計。”唐皎皎蹲下身,看着劉氏濕漉漉的發髻上别着的銀簪——那分明是前日禦賜給新晉答應的物件。她的眼神瞬間銳利起來,不動聲色地命人将屍體擡走,轉而召集所有宮人問話。

夜幕深沉,坤甯宮的燭火依舊明亮。直到深夜,一個小宮女終于戰戰兢兢道出實情:原來劉氏與新晉答應因争搶這支銀簪起了争執,推搡間不慎跌入井中。而賢妃王氏的貼身嬷嬷,正是這場紛争的暗中挑唆者。更令人心驚的是,嬷嬷房中的暗格裡,藏着一封未寄出的密信,信中提及“待西域使團入京,可借其手……”看到這裡,唐皎皎不禁脊背發涼,意識到這背後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陰謀。

“賢妃娘娘可知‘鹬蚌相争’的道理?”次日,唐皎皎在長春宮召見王氏,手中把玩着前日從井中打撈起的銀簪,眼神如寒星般冷冽,“本宮念你入宮多年,才給你協理六宮之權,你就是這般回報的?”王氏臉色瞬間慘白,連連叩首:“臣妾知錯,求皇後娘娘恕罪!”最終,王氏被褫奪協理之權,降為嫔位,此事在後宮掀起軒然大波,再無人敢小觑這位看似溫婉的新皇後。但唐皎皎并未止步,她順着密信線索追查,發現後宮中竟有十餘名宮女與西域商人有書信往來,而這些信件的傳遞,都與尚宮局的一名女官有關。她深知,自己正身處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争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處理完賢妃之事後,唐皎皎并未就此放松。她在後宮設立了“宮正司”,專門負責監察妃嫔與宮女的言行,還制定了詳細的獎懲制度。制度條文經過她反複斟酌,既有威懾力,又不失人情。為了更好地了解後宮衆人的需求,她甚至親自繪制了“後宮輿圖”,将每座宮殿的人員配置、日常開銷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她還命人在後宮開辟了一片“百藥園”,種植各類草藥,既供宮女學習辨認,又能為宮中提供藥材。每當閑暇時,她便會帶着宮女們在園中采藥、制藥,歡聲笑語回蕩在宮牆之内。她親自編寫教材,将藥理知識與做人道理相結合,希望這些被困在深宮中的女子,能多一份安身立命的本事。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的暗潮亦洶湧而來。這日早朝,禦史中丞鄭文遠突然出列,手中奏折抖得嘩嘩作響:“陛下!臣聽聞皇後娘娘的三位表哥在滄州開設鹽場,私吞朝廷賦稅!如此外戚專權,恐成國之大患!”此言一出,滿朝嘩然,太子舊黨紛紛附和,曆淮之握着玉笏的手青筋暴起,卻強壓怒火道:“此事關系重大,容朕派人徹查。”退朝後,他的腳步匆匆,臉上寫滿了憂慮。

曆淮之匆匆趕往坤甯宮時,唐皎皎正在教宮女們辨認草藥——這是她新推行的“宮女醫科”,旨在讓宮中女子習得一技之長。見皇帝面色陰沉,她揮退衆人,親自為其斟上一盞安神茶:“陛下莫急,臣妾昨日已收到二哥密信。”說着,她展開一張密報,上面赫然記錄着鄭文遠與前太子太傅之子的往來書信,“他們故意在滄州散布謠言,還買通了當地鹽商做僞證。”更令人震驚的是,密報中提及鄭文遠與西域使團的重要成員頻繁接觸,而使團将于下月抵達京城。兩人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警惕與決心。

兩人商議至深夜,最終定下“引蛇出洞”之計。次日,曆淮之故意在朝堂上斥責餘氏兄弟,又将滄州鹽場事務交由鄭文遠徹查。與此同時,餘庭湛的情報網開始全力運轉,在京城各大酒肆布下眼線;餘庭衍則喬裝成馬幫首領,帶着一隊精銳士兵暗中潛入滄州。而唐皎皎在後宮中,每日故意與幾位心腹妃嫔争吵,營造出皇後失寵的假象。她還暗中安排宮女們在宮中散布消息,稱皇後因外戚之事憂思成疾,無心管理後宮。為了讓假象更加逼真,她甚至故意在人前露出憔悴之态,飲食也減少許多,唯有深夜裡,與曆淮之密談時,眼中才會閃過堅定的光芒。

這場戲碼持續了半月有餘。餘庭湛的眼線在一家不起眼的酒肆中,發現了鄭文遠與西域商人的密會。他們躲在昏暗的角落裡,鬼鬼祟祟地交談着,桌上還放着一張标注着京城布防圖的羊皮卷。餘庭湛得知消息後,立刻飛鴿傳書給曆淮之。而唐皎皎則在後宮中,以“皇後病重”為由,減少了召見妃嫔的次數,卻在暗中命宮正司密切監視淑妃等人的一舉一動。她每日都在等待消息,心中雖焦急,表面卻依舊鎮定自若,處理後宮事務時有條不紊,不讓人看出絲毫破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