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鄭文遠自以為陰謀得逞,準備向皇帝呈上“确鑿證據”時,餘庭衍的軍隊突然包圍了他的宅邸。在書房暗格裡,官兵搜出了太子舊黨密謀叛亂的密信,以及與西域番邦勾結的往來文書。與此同時,唐皎皎在後宮也展開行動——她以“慶祝太後壽辰”為名,将所有妃嫔召集至壽安宮,當衆展示了從淑妃宮中搜出的密信。
“淑妃娘娘,這信中所言‘待時機成熟,裡應外合’,作何解釋?”唐皎皎将信紙擲在地上,聲音冰冷。淑妃癱倒在地,涕淚橫流:“皇後娘娘饒命!是鄭文遠他們逼臣妾的,說事成之後立臣妾為後……”随着淑妃的招供,一個企圖裡應外合颠覆朝廷的龐大陰謀逐漸浮出水面——西域使團将在進京時發動突襲,而鄭文遠等人則在京城制造混亂,太子舊黨趁機奪取政權。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唐皎皎心中既松了一口氣,又感到一陣後怕,若不是提前察覺,後果不堪設想。
這場風波最終以鄭文遠等二十餘人被斬首示衆告終。行刑那日,烏雲密布,京城百姓卻紛紛湧上街頭,争睹這一盛況。唐皎皎站在坤甯宮的望仙台上,看着朱雀大街上百姓們拍手稱快,心中卻并無半分喜悅。曆淮之從身後環住她的腰,輕聲道:“辛苦你了。”她搖頭:“臣妾隻是在想,外戚之禍,古已有之。陛下,我們該如何防患于未然?”她的聲音中帶着一絲疲憊,更多的卻是對未來的擔憂。
次日,唐皎皎便以皇後之名頒布懿旨:餘氏兄弟主動辭去朝中要職,将家族生意轉為慈善義莊,專司收養孤兒、救濟災民;同時,她還設立“後宮女誡學堂”,親自編寫教材,教導妃嫔們讀書明理。為了确保學堂的教學質量,她甚至派人前往江南,請來著名的女先生授課。她在教材中加入了大量曆史故事,講述曆代外戚專權的危害,教導妃嫔們要以家國為重。她親自過問學堂的每一個細節,從課程設置到師資選拔,都傾注了大量心血,希望能從根本上改變後宮的風氣。
而在這場風波中被牽連的妃嫔,唐皎皎并未趕盡殺絕——她為那些願意離開皇宮的女子準備了豐厚的嫁妝,甚至親自為她們擇選良配。在挑選遣散妃嫔的過程中,唐皎皎又面臨着新的挑戰。一些妃嫔擔心離開皇宮後無法生存,猶豫不決;而另一些妃嫔則害怕被遣散會被家人嫌棄,心中充滿恐懼。唐皎皎耐心地與她們一一交談,了解她們的顧慮。
“妹妹,你放心,本宮會為你們安排好後路。出宮後,會給你們足夠的錢财和安置之所,讓你們能夠安穩地生活。”唐皎皎溫柔地對一位猶豫不決的妃嫔說道。對于那些害怕被家人嫌棄的妃嫔,唐皎皎則派人提前與她們的家人溝通,說服他們接納自己的女兒。她甚至為這些妃嫔開設了專門的培訓課程,教她們刺繡、烹饪等技能,以便更好地适應宮外生活。她常常親自授課,手把手地教導,用自己的經曆鼓勵她們勇敢面對新生活。
在唐皎皎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妃嫔放下了心中的顧慮,選擇離開皇宮,去追尋屬于自己的生活。當第一批二十名宮女、妃嫔踏出宮門時,唐皎皎站在午門城樓上,看着她們奔向自由的身影,忽然想起曆淮之登基那日對她說的話:“朕要這天下,不再有深閨怨婦,不再有屈死冤魂。”風掠過她鬓邊的珍珠步搖,帶着春日特有的花香,恍惚間,她仿佛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在徐徐展開。那一刻,她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隻要能為這些女子帶來希望,再辛苦也無怨無悔。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軌之時,西域番邦突然陳兵邊境,揚言要為被處決的商人報仇。邊關急報如雪片般飛至京城,朝堂上下一片嘩然。曆淮之連夜召開禦前會議,商讨應對之策。唐皎皎雖身處後宮,卻也時刻關注着局勢的發展,她暗中命餘庭湛收集西域的情報,為皇帝出謀劃策。她還在後宮組織宮女們縫制軍衣,為前線将士準備物資。後宮中,一片忙碌景象,宮女們日夜趕工,唐皎皎也親自參與其中,檢查每一件軍衣的質量,希望能為前線盡一份力。
與此同時,後宮中又有暗流湧動。一位新晉的美人突然在宮中暈倒,太醫診斷後稱是中了西域特有的毒藥。唐皎皎敏銳地察覺到,這可能與邊境危機有關。她親自展開調查,發現這位美人的宮女竟是西域細作,潛伏宮中已久。而細作的背後,似乎還有更龐大的勢力在操控。她深知,新的挑戰又來臨了,而她和曆淮之,必須再次攜手面對,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太平。
“看來,我們的敵人并不甘心失敗,他們還在尋找機會,企圖颠覆我們的政權。”唐皎皎将調查結果告知曆淮之時,眼神中充滿了警惕。曆淮之握緊她的手,堅定地說:“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朕與你并肩同行。”而此時的京城,表面上平靜如常,實則暗潮洶湧,一場更大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