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壁球自學之路 > 第22章 另一種揮拍方法-切下去

第22章 另一種揮拍方法-切下去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安雲山和Clark那幾個老外打完球,回家洗澡後就坐在電腦前,先把今天手機備忘錄裡的那些想法複制到電腦中,和自己的壁球訓練目标放在一起。

看到的自己寫的第一條:球拍到球的後面。看上去這似乎是一句廢話,安雲山又加上幾個字,改成:先把球拍伸到球的後面。

其實職業選手也有把這種球勾出來操作,安雲山記得不久之前在PSA的比賽看到過中,就翻了翻曆史記錄,果然找到了,是Gaultier對戰Castagnet,兩個都是法國人。Gaultier被稱為最強反手,一米七五的身高在主流一堆一米八多的男選手中算矮的了,但卻早已拿到過世界第一和世界冠軍。Castagnet也打進了世界前十,按照Ramy Ashour的說法,世界前十五之間的差别并沒有那麼大。

視頻并不是一個小時多的全場視頻,隻是十幾分鐘的一個精彩集錦。從不算多的正手揮拍中,明顯能看到Gaultier在處理正手後牆球時,一些沒有那麼彈出來或沒來得及充分揮拍,Gaultier用把拍面打得極開,把球挑到高空中,有時是直線,有時是斜線。特别有一個球低得都沒有挑的空間了,Gaultier就用拍頭向前撥了一下,球從後玻璃平平地飛向右前牆角,直接出了一個很輕的Nick,Castagnet跑到位卻面對一個死球滾出來。

很明顯的是在比賽中,并不是每一個球都要全力擊球,必須考慮自己的體力、戰術,對手的位置等等。

安雲山起身拿來球拍,在卧室牆角揮了揮試試看,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隻靠手腕和手臂倒也能撥出一些力量,如果球再彈出來一些,先縮拍,再把拍面打開很多,還可以多少揮出來一些,特别是球低到地面時,幅度不大揮拍也能有打出不錯的球速和高度來。這時候腰肩幾乎不發力,“這似乎就是Clark說的隻用手腕的力量吧。”這個并不難,在牆角揮了幾遍,安雲山就大緻熟練了,以後不想打側牆球的時候,就多了一種處理方式。

回到電腦前,安雲山點開了之前直線球的視頻,想在對比一下,記得視頻裡很多後牆小球看上去彈出來也很少,但所有高手都有充分的揮拍,而且都是從上到下揮拍的,不像自己剛才球拍是從側面揮到球後的。

一是從側面揮,球有時候會打得不直,揮拍空間越小,越容易變成斜線球。

二是從上到下,可以用到腰肩的力量。

看第一遍時安雲山被職業選手的好球吸引住了,卻沒有特别注意揮拍,看了個熱鬧。搖搖頭清醒下,點了下重播,這次注意力隻盯着球拍的軌迹,第一是準備動作,所有人的球拍确實都是舉起來了,即使拍頭不是高過頭頂,至少舉到了肩膀左右的高度,但球拍從準備到擊球,每個人的揮拍幅度區别卻很大,特别是看到John White,雖然畫面不清晰,還是可以看出他的揮拍幅度不小,但拍頭更多是上下揮動,水平方向的幅度很小,并不像有些選手一樣快揮出了半個圓弧。可惜視頻的視角問題,并不能看出球拍準确的水平移動。

“John White。”安雲山幹脆直接搜這個人,可是這個英文名字太過大衆,搜出來一堆電影明星和足球明星。試試看視頻裡其他高手的名字,Peter Nicol,這個一搜出來就是壁球,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這位是大佬中的大佬,一堆的比賽冠軍,24個月的世界排名第一。再加上正手揮拍、後牆等一些關鍵詞後,果然找到了Peter Nicol親自講解的視頻。

視頻很長,分了幾個部分,就是專門講後牆球,視頻一開始卻并沒有講揮拍,而是說起了走位。安雲山最近也經常發現,明明自己已經跑到位了,但當球到牆角甚至出Nick時,球路就常出乎意料。要麼離球太遠,可以球貼着側牆彈出來夠不到;要麼離球太近,都快飛到自己身上了,怎麼揮拍都不對。

視頻裡先是示範跑位時先向着右後牆角邁左腳,整個人面對這牆角甚至後牆,Peter Nicol解釋如果先邁右腳,那你和後牆的位置就固定死了,要麼球飛向你就沒有揮拍空間了,要麼球貼着側牆飛卻夠不着球。但換成如果先邁左腳,再根據球從後牆反彈出來的落點,決定你的後腳邁在什麼地方,如果球靠近側牆,右腳邁向牆角,腳尖對着側牆;如果球飛向你,右腳邁向後牆,腳尖對着後牆。

看到這裡,安雲山并沒有馬上去自己嘗試,因為在比賽中經常可以看到類似動作,比如世界第一Shorbagy的□□擊球,整個人都對面對後牆了,明顯就是這麼跑位的極緻變現。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