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壁球自學之路 > 第22章 另一種揮拍方法-切下去

第22章 另一種揮拍方法-切下去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視頻接下來就是講揮拍了,Peter Nicol說了句:舉拍後球拍直接從上到下切下去,切到底。聽到這裡,安雲山懵了,畫面中Peter Nicol就這麼直接從上到下,球拍切到了球的背後。安雲山試着舉起右手,這麼切了下去,手臂很是别扭,首先揮拍是把球往前打,從上往下切根本就根本沒有向前的力量。更不用說,往下切後,這股向下切的力量揮到底後沒處釋放,就像用力打球卻揮空了一樣不舒服。

為什麼和視頻裡差别這麼大,安雲山去拿了球拍,眼睛盯着屏幕,身體姿勢盡量調整成一模一樣,一拍子直接切下來,再順勢向前揮,這下感覺似乎好一些了,雖然力量不太大,但手臂至少是舒服的,球拍從上往下再從下往走,整個順暢了很多。

“整個手臂舒展了,看來一定要切到最底部。”安雲山說着把身體前傾了一些,球拍切下去就快碰到地闆了,揮拍卻更伸展流暢了,拍頭也明顯有速度了。有試了試再把身體站直了切下去,就和剛才坐在電腦前一樣别扭。

可惜這個視頻對于這種切下去的方式沒有講的更多了,隻是提到了揮拍時眼睛不要向前牆,不用看球怎麼飛,好的直線擊球自己有自信回到這個後牆位置,而身體直接後退回到T位,這樣最快。

最後一部分視頻講的是剛才看到的Gaultier對于特别不彈後牆球的處理方法,也就是縮拍,但控制揮拍的幅度,拍頭在後牆玻璃處做好準備,根據球的高低,采取适當的揮拍幅度。

再看了一遍視頻,安雲山發現盡管是切,但水平方向還是有一些移動的,不多,這樣确實解決後牆球空間不大的問題。手臂更像是拉直的繩子,轉肩為圓心地離心力揮出去。安雲山再拿起拍子試了幾次,果然腰肩轉動的越充分,這個姿勢越流暢。重心後坐還可以直接後退回到T位,不會身體失衡。

體會了到了新招數,安雲山恨不得馬上去球場體驗一下效果。

tips:

這種揮拍方式不會像常見的更多一個圓弧形,在後牆球處理中常見。也可以用來一般擊球,這樣節奏更快,相對來說埃及人較常使用。

處理後牆球,比賽中,和練習的步伐有所不同,正手揮拍時,先邁左腳向後牆角,再根據球的落點邁右腳,可以控制好與球的距離。反手後牆球正好反過來,先右腳後左腳。

也有一些選手也會慣用右腳,這樣可以更快的到位置。

身體要前傾,球拍斜舉,球拍往下切時,右肩下沉,手揮拍切到底後,像鐘擺一樣把拍子揮出去。轉肩越多,揮拍需要幅度和空間越小。

更低更小空間的後牆球,拍面更加打開,縮拍,從側面用手腕将拍頭揮到球後面,一般用于防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