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換了新線後,安雲山第二天就和榮博仁早早來到球場,新線的手感差别很大,榮博仁24磅的球拍已經感覺硬邦邦了,更不要說安雲山28磅的線。不過換了細線,彈性确實好一些,盡管控球還不準,但兩人大體還是可以自如地打起來,預計再打1、2次就可以完全适應新的拍線。
就算在一般練習中,安雲山也抓住機會多練自己的發球,讓球盡量貼牆落到後角落,不過新問題也來了,現在發球的質量還不穩定,發的太高有出界的風險,但發球不夠高的話,榮博仁稍微退一步就可以直接扣殺,不管是直線扣殺還是斜線,球速快、力量沉,安雲山站在T位總是差一點才能夠到球,一局裡光這樣就丢了3分。
趁着中間休息的時候,安雲山渴了兩大口水就回到球場,看看自己怎樣才能更快的到跑到位接到球。
首先肯定是站在中間,這樣正反手都可以一樣跑到,最重要的是這種球速度快,必須一步就接到球,也就是說從T位到側牆,安雲山要一步球拍碰到側牆,。安雲山試了試,所幸自己身高臂展還行,一個跨步确實可以勉強到位,但如果球很貼牆的話,還是有點危險。
“看樣子要多壓一壓腿了,隻要身體夠低,那我的攻防範圍就可以再大一點。”安雲山對剛進來的榮博仁說道。
“那你還要練好核心,你下去要能再起得來。”榮博仁笑道:“你叫我也下得去,就是起不來。”
安雲山嘴角上揚:“我的腰腹還行,上次看那個法國人Gaultier,他跨步下蹲的時候左手撐了一下地闆,這樣既可以保持平衡,還可以有點反作用力彈起來。”
“有道理,我看你剛才救球的時候,身體都歪了,球拍敲了一下地面,就跟網球選手一樣多一點支持力咯。”榮博仁點點頭。
安雲山苦笑着搖搖頭:“沒辦法,多一點力量算一點,哪怕姿勢回過來一點也好啊。”
榮博仁打了幾拍,熱了熱球,對安雲山說:“你陪我打會練習吧,幾個月不打球,球都打不直了。”
“好,你站在前場,我在後場給你喂球,我每個球落點都會在前場,你隻管往後面打就好了。”安雲山直接走到右後場。
“好。”說完榮博仁直接一拍子打了過來。
這個練習是安雲山在網上看到的,兩個人打半個場地,實際上可以4個人同時在一片場地練習,一邊正手一邊反手,其實效率很高。前場的人隻管把球打得直,打向後場,可以打出不同高度,不同速度,當然盡量貼牆是最好了;後場的人則可以專心處理後場球,特别是球從後玻璃牆反彈出來的。
但這個練習對後場的人技術水平要求更高,首先每個回球的力量都要輕一些,一是要把球落在前場,更重要的是不要打到前場的人。
至于回球的的力量到底多輕,如果前場的人水平差一些,後場回球可以高一點、慢一點;如果前場的人水平高一些,後場的人也可以把球回的很低,但速度很快。這樣後場喂球的人其實也得到了充分的練習。
打了10分鐘,榮博仁就累得有點喘了:“這個比打比賽還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