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能說明些什麼。
一衆愛新覺羅家的老古董聽着‘鄭慕玄’這個名字不覺蹙眉。哪怕早就知曉昭武帝唯一的兒子姓鄭,但聽到這個事實還是無比紮心。
弘暄本人其實也挺尬尴,他還不了解自己嗎?
鄭慕玄,鄭慕暄,鄭勝男愛慕弘暄?
這是在暗戳戳的秀恩愛罷……按弘暄所想,古人應該還不至于這麼開放,昭睿皇後就算再是開明,大概也做不到公然用兒子的名字示愛吧?
真相大概是恰恰是昭武帝喜愛昭睿皇後,所以,他才會在兒子的名字上宣誓愛意。更大的可能是,昭睿皇後拗不過昭武帝,他們的愛子昭王才得了這麼個名字。
弘暄因這個名字遲疑,遠在南洋的鄭勝男同樣因這個名字恍然。
她未來真的會愛上昭武帝嗎?
鄭勝男不相信愛情,哪怕他的祖母深愛她的祖父。畢竟,鄭勝男本身能保持超然地位,完全是因為她父親無子,她是父親來之不易的獨女。
和其他千金不同,鄭勝男原來不叫鄭勝男,她最初叫鄭盛楠。她自幼聰慧,在知道她和其他千金的不同,在見識過父親後院的不同待遇差别,在知道父親無子之後,在無意間聽到吃絕戶的竊竊私語,小小年紀的鄭盛楠主動要求改了名字。
盛楠和勝男,同音不同字,意義也截然不同。
她還記得當時父親眼神裡的複雜,說實話,若不是天幕出現,鄭勝男必定早早嘗試說服他的父親多培養慕色幾個不錯的小夥子入贅鄭家延續香火。
說實話,西方那種各玩各的夫妻就挺好,要不是父親接受能力差,找個歐羅巴帥氣小夥也挺好的。最起碼,比起大清男人,歐羅巴人在性上更開放呢,更玩的開。
男人算什麼,她始終明白,鄭家擁有的權和勢才是她最好的依仗。
隻可惜,天幕出現毀了她的全部規劃。
好消息:天幕的世界她的謀劃成功了。
壞消息:計劃出了一點意外,伴侶的人選有點出乎人意料,甚至桎梏了現實中的自己。
滿清鞑子和他們鄭家的關系說起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先祖固然是抗清英雄,但他們這一支最怨恨的并不是滿清,而是她那些在京的叔伯。天幕中的昭武帝哪怕鞑子出身,依舊是父親眼裡的佳婿,但現實中的皇孫可不是。
但這個未來丈夫的出現,難免讓他們父女變得束手束腳。
可惜,昭武帝和昭睿皇後是珠聯璧合的佳侶,卻未必是她鄭勝男的。
這一點,從大清官方不曾派人去南洋探尋過她這個反賊之女上就很能說明問題,而假死脫身的皇孫和居住毓慶宮的皇孫的意義也是天差地别。反正,目前剛剛組建了一支鳥統護衛隊的鄭勝男對這個打亂她人生計劃的皇孫很不待見。
無奈,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在大清做出選擇之前,南洋鄭家都隻能被動等待。
【衆所周知,正是因為南洋大學的熏陶,塑造了昭王的理工腦,這才使得昭武帝不得不推女兒繼位。畢竟,比起整日沉迷研究的兒子,肖母的女兒确實更合适。
都是說瞾聖女皇繼位少不了南洋一派的簇擁,但南洋一派有選擇的話,恐怕更喜歡讓兄妹倆換個姓氏推昭王繼位。實在是前明的木匠皇帝的前車之鑒在前,南洋一派臣子們别無選擇罷了。
總歸,他們也得為天下負責。
昭王自己都說了,選他可以,反正監國的還是妹妹,當皇帝也别想影響他研究機械武器……
這話說的,讓人情何以堪。】
是啊,讓人情何以堪!
胤礽這個當了數十年太子的人破防了,一個“靠—”脫口而出。
忍不了,完全忍不了——
胤礽不可置信:“這天下怎麼會有這種人?”
你聽聽昭王說得這是人話嗎?
這世間隻聽說過拼命争權奪利的,胤礽可從來不曾聽說過把權利拱手讓人的。
胤礽指着天幕問弘暄:“弘暄,你兒子就不怕你女兒,又或是你女兒的後人奪權後斬草除根嗎?”
這并非不可能的事情,秦二世胡亥是如何對待始皇其他子女的,隋炀帝楊廣是如何對待前太子楊勇的子孫的,哪怕是天幕上奪嫡失敗的阿哥的下場也糟糕的很。這史書工筆,前人的教訓還泛着血腥,這也是胤礽越到後來越發瘋魔的緣由。
協議也好,承諾也罷,胤礽一個字也不信。
洛水之誓血淋淋的教訓還在呢,曹爽信了,然後曹髦這個皇帝可是被當街殺死了。
真是可笑啊,他這個想當上皇帝的人求而不得,而能光明正大當上皇帝的昭王棄之如敝履。
胤礽看向紅弘暄的眼神複雜,他說:“你們父子真是如出一轍,”他似笑非笑,臉上的笑容扭曲中帶着苦澀,“不,應該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你兒子比你還離譜。”他喃喃:“在皇家,也能發生這麼離譜的事情,也是荒謬……”
弘暄禮貌微笑,他明白二伯根本不需要他的回答,他隻是借此傾瀉他的無奈與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