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聽的教育改革,卻一言蔽之,凡是有點兒政治敏感度的人都挺郁悶的。又不是饑一頓飽一頓的普羅大衆,生存已經耗光了自身全部的精力,将天幕當做熱鬧來瞧。
通過這麼多期的總結,其實很容易看出來,主播錢鑫曆史的功底不咋樣,果然如‘他’所言,是個業餘曆史愛好者。很多東西,‘他’分析的都不夠透徹,隐藏在天幕解析之下昭武帝草蛇灰線的布局更讓大清高層關注。
就問:以滿清子孫混到反清複明天地會一把手的人會是個簡單的人嗎?
反正,弘暄以為的巧合,他所分析的真相,在大部分人眼中,那都是昭武帝的有意為之。昭武帝早早布局,走一步看十步,真是個厲害人物。
乃至,現在他的不少叔伯、以及不少臣子們都對弘暄生了忌憚之心。就如康熙帝會一反常态的安排暗衛去查這個一直生活在他眼皮子底下的皇孫一般,大家開始下意識的分析弘暄過往的舉動,思索弘暄以往東一榔頭,西一鎬頭的行為來。
就像觀看者無法左右天幕的播放節奏一樣,弘暄也沒有辦法去改變衆人對他的忌憚。隻能說……這次天幕結束,等待弘暄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認為以上都是昭武帝的有意布局。這個說法,在今時今日依舊存在不少市場。畢竟以昭武帝的老謀深算,這也不讓人意外不是?】
什麼意思?
難不成不是嗎?
這要不是昭武帝刻意算計布局的,他們把頭削下來給人踢。
對此,從皇帝到臣子幾乎都是信誓旦旦。
被形容老謀深算的弘暄:……
雖然……但是……好像……也許……
從天幕話語中的轉折來看,主播是為昭武帝來澄清來着,但這話聽着怎麼就這麼難受呢?
就問:他是那樣的人嗎?
是啊,弘暄那下子不是嗎?
胤誐感概:“是弘暄那小子做得出來的事情。”
胤誐對天幕接下來的解釋那可是半句話都不帶信的,小小年紀,聯合福晉把他架空了的兒子,難道是什麼善茬嗎?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三歲看小,七歲看大,想想現在的兒子,昭武帝的真正想法可想而知。
王府人事績效改革之前,胤誐可想不到他在王府中的話語權會大幅度下降。要知道,在此之前,哪怕他有愧于福晉,在府中,他的話語權也是遠強于福晉的。但改革後,王府中他能做主的也隻有小事了。也是可笑,他堂堂敦郡王,在自己家中,竟然和兒子弘晙一個的待遇。
是的,哪怕胤誐并不想做什麼,欲望也很低,卻不代表他是個傻子,真的不知道人事改革使他在王府的權限銳減。
胤誐就算最開始沒法反應過來,多年的皇子生涯也不是蓋的,隻不過後知後覺的他在察覺到自己漸漸被架空這個事實後不曾絲毫反抗,選擇欣然認命。
很好,弘暄那小子不是個簡單角色。自天幕暴露身份以後,胤誐的所有焦慮頓時一掃而空。看來他完全可以放寬心,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安安心心等着時機一到,他就開開心心的坐上這個太上皇之位了。
别說,想起時不時給他安排活計的汗阿瑪和看不得他有點空閑的兄弟們,胤誐由衷的向往天幕中的太上皇人生。真的,那才是人過的日子,哪像現在,當個兢兢業業的老黃牛。
胤誐這樣想弘暄,想昭武帝,但對弘暄有數千層濾鏡的胤禟可不是這麼認為的。
“不是,别人這麼說也就罷了,你這個當阿瑪的也這樣認為的,像話嗎?”說着,胤禟狠狠睨了胤誐一眼,“弘暄這小子多乖啊,昭武帝也就罷了,弘暄必不可能。”
胤誐:“……”
┐(??д??┐)不是,九哥,你認真的?
弘暄乖巧,這話你也說得出口。
為什麼說不出口?胤禟那叫一個理所當然。
他說:“就算是後世人知道昭武帝老謀深算,不也認為這不是昭武帝有意布局嗎?”
你要說胤禟完全不知道他好侄子的為人嗎?
作為胤禟的夢中情孩,隔三差五給弘暄大侄子奉獻大把零花錢的胤禟怎麼會對他那做事别具一格的大侄子一無所知。隻是,胤禟偏愛弘暄慣了,看着胤誐那下子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樣子,胤禟故意擠兌胤誐呢!
你說弘暄那小子城府極深,睜着眼說瞎話的胤禟表示:胡扯呢,再也沒有比他好侄子還要乖巧懂事的娃娃了。
胤誐一言難盡:“……九哥,你高興就好。”
胤禟滿意點頭:“你知道就好。”
胤誐:“……”
比起胤禟的指鹿為馬,天幕拿出的證據顯然更加讓人信服。
【昭武帝的唯一的兒子,昭王鄭慕玄就是最好的證據。】
騙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