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為,可以将食不果腹的百姓和餘下的軍隊遷至河西開墾荒地,河西水草豐茂,氣候适宜,三軍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土地,自然不能再被蠻人奪了回去,讓他們自行做出選擇,願意拿了晌銀回家的便退伍回家去,若願意去随百姓去河西開墾荒地的,便安排去河西。這樣,戰士們閑時耕地,若是遇敵,就拿起武器,既解決了南方災民的問題,也解決了士兵無處安置,以及邊關防守難題。”
殿内鴉雀無聲,每一個人都在認真聽他說話,李遲意頓了頓,繼續道:“不過這些将士在戰場上征戰多年,無論是何兵種,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炊事兵,也為保厲國江山付出心血,立下了汗血之功,希望皇上,給他們的晌銀可以豐厚些,這樣才不會寒了大家的心。”
這個法子好,老皇帝喜得從龍椅上站起,皺紋斑駁的臉上露出笑意,他苦思憂慮這麼些時日,召集大臣商議了不下十回,也沒想出這個兩全其美的妙法,居然被這個少年将軍給輕松解決了。
果然,還是當将軍的更了解自己的兵,也更了解邊關外的土地。
一旁的徐淮聽得眼一熱,差點沒哭出來,這丫的平時沒心沒肺,還以為他根本不在乎他們這幫子兄弟,沒想到,他竟一直在為他們謀劃。
兩人走後,老皇帝還在感慨,贊歎大厲終于有一個如此的少年之才了。
趙公公知皇上這是高興,于是笑着上前道:“皇上,您讓老奴試探他,老奴瞧着此人說話謙虛自度,半點不居功自傲,句句皆在言皇上的好,說皇上您啊聖明恩義,雖說都是奉承話,但從他嘴裡說出來,聽着也不讓人覺得虛僞做作。”
“是個好孩子,”老皇帝這下是真的喜歡上這個孩子,連連點頭:“琰兒果然沒看錯人。”琰是太子的名。
“對了,琰兒什麼時候回來?”
“回皇上,算算腳程,不出七日,太子就到京城了。”
“好,”皇帝點點頭,“對了,我剛才答應李将軍要給他嫂嫂诰命,你現在,去翰林院,命人書一道聖旨,給李将軍的嫂嫂,頒發二等诰命。”
“老奴這就去。”趙公公剛轉身。
“等等。”皇帝叫住他。
“皇上還有何吩咐?”
“除了诰命之外,外加首飾珠钗,錦衣綢緞也不能少……”
老皇帝突然靈機一動,“再命翰林院,找李青雲吧,他筆力向來好,将她的事迹寫下來,好好寫,最好寫得可歌可泣些。”他感慨道,“将士在外征戰,若是都能有她這樣的内人或姑嫂幫襯,将士也能安心上戰場,為國征戰四方。朕可以借此機會,舉國宣揚她的美名,讓世間婦人皆以她做标榜,這樣,我大厲方能實現内外之和,繁榮永昌。”
“好,老奴這就去。”
趙公公領命趕往翰林院。
翰林院,衆學士正在修撰典籍。
其間一個身長玉立的男子背影頗為引人注目,他穿梭在衆學士之間,監督着,指導着,遇到錯誤的地方,便耐心地點出來,加之糾正。
趙公公走上前去:“李翰林,皇上有聖旨要你拟傳。”
李青雲回頭,見是皇上身邊的紅人趙公公,禮貌點頭,問道:“不知皇上,要傳什麼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