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每天都很閑散的泡在實驗室,梅雨季節帶來的副作用,讓慷歌扔掉了不少的用具。
心情并不像從前那樣潮濕,她反而能重新開始喝茶。
茶商主動聯系她,給她寄來樣品試一試。她倒是來者不拒,畢竟自己喝茶的範圍一直都很局限,随機開盲盒也不是一個壞事。
原以為生意不好做,商家的态度才擺的這麼端正,每個社交平台都蹲守,發掘隐藏客源。慷歌原本打算,隻要茶樣算得上中等,就買些照顧生意。其餘的倒是稀疏平常,隻有一款老班章茶讓慷歌刮目相看。
不過不問不知道,一問吓一跳。原來這款茶基礎報價已經到5000一斤,而慷歌最看不上的那一款,報價也在500一斤。
看着自己用25的茶壺,3塊錢的茶杯喝着高價茶。慷歌搖頭苦笑:“這可真是騎着單車去酒吧,該省省該花花了。”
不過原來這家公司家大業大,倒也不缺自己這個客源。學校外邊的世界,是一個陌生的,充滿未知的世界。
可是不得不說,相較于學校内部能拿到的三瓜倆棗的報酬,外邊的世界實在是精彩的多。
慷歌回憶自己的成長,總是在跟外界激烈碰撞之後。或者更明白些,是被外界的人沖擊之後。一種:“原來可以這樣,憑什麼我做不到”諸如此類的猛擊給她一次次脫胎換骨。她也不得不承認,最近她的步子太小了,原地踏步或者說是打退堂鼓也是時不時在腦子裡出現的想法。她之前太癡迷于盡快擁有一個安全,穩定,最好萬年不變的環境。所以一再地降低标準,一再地委曲求全。但是今天她走在街上,腦子裡突然冒出個想法:“有些事情,不是你隐忍就行,好的東西自己不護着,别人随手就能搶走” 她大學一直力求淡出視野,也是吃夠了别人一擁而上争食的苦頭。所以樂的扮成一個逍遙散仙,每天神龍見首不見尾。
倒也是少了很多跟别人接觸的機會。弊端是進步要慢很多,自己的心思常常過于理想,又或者說過于放任自流,控制不住自毀傾向,許多事情老是中斷,錯過機會。這也是最近,她為什麼執着要呆在人群裡。
人群,能幫她監視自己。
實驗室裡呆着,慷歌感覺到科研的無力越來越将她推向另外一條道路。
一條她已經初步證實過,自己還算擅長的道路。
中介。
她并不擅長人際交往,但是擅長看穿人的需求。慷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的人精。
都說是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徽商做事情,倒是給慷歌不小的啟發。
以小換大,三入七出。實實在在地給東西,給項目,給機會,給資源,身邊不愁沒人做事。
做中介,搭橋梁,對于她這種白手起家的小孩,才是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