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攜玉是太子拿錢買回來的,當時太子的老師正在未雨綢缪地替還沒當上太子的沈硯冰選好将來能夠護住他的暗衛,隻是誰也沒想到沈硯冰在一群難民裡面挑中了蘇攜玉,就連蘇攜玉也覺得是自己運氣好或者說是緣分。
劉監倒是時常提起來這段老黃曆,說自己和太子當時看見一群孩子在欺負蘇攜玉,之後蘇攜玉一聲不吭地和他們打在一起,雖然隻有一個人,氣場上卻一點都不輸,反而看起來有些駭人。
劉監和沈硯冰于是找人招來牙行的人,才聽說暈倒的姑娘名叫蘇二,聽說蘇二之所以遭到這些孩子們的拳腳是因為偷偷舉報了這些孩子對另一個孩子的霸淩,結果反而被當地的衙役出賣了。
而之所以蘇攜玉幫那個孩子僅僅是因為那個孩子給蘇攜玉分過當時京城流行的耳墜子。
蘇攜玉家裡一個姐姐一個弟弟,父親起初驿丞,想要往上走沒有門路,因此娶了蘇攜玉的母親,但蘇攜玉的母親關系有限,因此這麼多年過去蘇攜玉的父親隻是個七品的官,沒什麼油水還因為官場上的迎來送往要往裡貼錢。
祖父祖母喜歡弟弟,母親偏愛長姐,剩下蘇攜玉一個,跟野地裡的雜草沒什麼區别。
沈硯冰聽完蘇攜玉的來曆,就決定要蘇攜玉了,他的狗前不久死了,他莫名覺得蘇攜玉和自己死掉的狗長得很像。
或者說蘇攜玉身上有太子沒有卻非常看中的兩種品質:重情意和真誠。
這世上單獨真誠或者重情意的人不難找,但在沈硯冰身邊,前者死得快,後者很難讓他辨出真僞來——畢竟若不是當今認為韋監重情意,天下也不會大亂到這個地步。
對蘇攜玉來說,太子賞識自己讓自己做了暗衛,簡直是天大的喜訊。
全家人都像瘋了一樣,她很久沒有回過門的大姐專門回來看望家人們,弟弟原來都是以姐姐和父親馬首是瞻的,現在也和衆人一樣湊過來聽蘇攜玉漏出來的有關太子的隻言片語。
她隻敢悄悄擡頭瞅了太子一眼,看不出來什麼材質的衣服,但聽同來的有見識的說料子工藝不僅貴而且不是普通人能買到的,而且低調,穿在身上那麼合适,不張揚也不畏縮,恰到好處的青色。和太子本人的長相一樣,是很溫柔很斯文的。
太子本人也很有太子的風範,開始的時候蘇攜玉隻是在外院看院子,隻能感受到太子對待下人是溫和的,過一些節日太子院子裡的暗衛們是有月餅粽子一些小玩意兒拿的,雖然不算貴重,但算說明主子心裡多少有他們的位置。
暗衛的頭領替新來的暗衛找了師傅,蘇攜玉認認真真地跟着師傅學武功,過了三四年,到了蘇攜玉十一歲的時候,随着蘇攜玉打跑了幾次太監雇來的刺客,漸漸也成了太子能叫的上名的暗衛之一,有時候也能跟着太子出去辦事。
當今昏庸,多地戰事頻起,加上天災,下層人的生活一日日不好過,長姐的丈夫先前也是個不小的官,卻在朝廷一日日的動蕩中被清洗下來,鬧得長姐不得不頻繁回門讨錢。
蘇攜玉她母親必是先念叨一遍當年長姐一意孤行選了自己不認可的夫郎,導緻現在連口熱乎飯吃到嘴裡都艱難,要是早早聽自己的勸告去嫁個官位再大一些的,不至于一下就搞丢飯碗。
蘇攜玉聽着母親的念叨,第無數遍無比慶幸當年太子選了自己,不然自己現在或許墳頭草已經長得老高。
因此太子吩咐下來的任何事情也就格外得上心和盡心,終于有一日又來了刺客,這一次的刺客顯然是很有水平的,眼見到要刺中太子了,蘇攜玉腦子一熱,沖上去将刺客的劍擋了下來。
刺客刺中了蘇攜玉的右肩膀,傷勢不嚴重,但壞事在傷口上塗了毒。
太子在蘇攜玉的床榻前三天,其他親衛們勸他去休息,他表示蘇攜玉是為自己受的傷,如果隻是親衛們守在這裡,派來的太醫未必會盡心,而自己站在這裡就不一樣了,太醫一定會竭盡全力醫治好蘇攜玉。
沈硯冰那個時候到底是真的喜歡蘇攜玉還是隻是在衆人面前作秀是值得商議的一件事情,當然你要是問後來的沈硯冰他一定告訴你說是因為他對蘇攜玉一見鐘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