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少爺!”
申和玉翻看着案上元寶拿出來的書,有詩歌典籍,也有大晟律法,還有一些個人傳記——大概是某個朝代的名人。
這些書原本的“申和玉”都看過,因為上面有一些注記。
申和玉大緻翻看了一下,越看越覺得哪裡不太對勁,十分違和。他皺着眉,細細看着手裡的這本書,是一本介紹大晟國土疆域的書,内容中規中矩。旁邊是原本“申和玉”的注記,對某個地方做出詳細的補充和自己的見解。
光看筆記,申和玉就知道原本的“申和玉”肯定不傻,首先這些書内容包羅萬象,能耐住性子讀就已經很不錯了。其次,“申和玉”不僅讀了,還有詳細的注記,第一第二第三羅列的很清楚。
等等,申和玉突然明白違和在什麼地方了——原來的“申和玉”為什麼會用阿拉伯數字進行注記?
這麼多書裡面,除了原本的“申和玉”,沒有人用阿拉伯數字。
申和玉把元寶他們叫進來,寫了123456這幾個數字問他們認不認識,結果沒一個人認識。
申和玉百思不得解,原本的“申和玉”一個古代人,他為什麼會用阿拉伯數字?
元寶看申和玉又急又困惑的樣子,問道:“少爺,怎麼了嗎?”
申和玉一把抓住他,指着書上的注記問他:“你知道這是什麼時候寫的嗎?”
“少爺不一直都是這麼寫的嗎?”他從庫房裡抱出一摞書,“這些都是少爺寫的。”
申和玉打開一看,這些全是原本“申和玉”的筆記,無一例外的分條陳述,甚至還有簡單的思維導圖。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發現手劄上的内容都是先寫概述,然後分條陳述,闡釋觀點,相關内容用短線連接,看起來就像思維導圖一樣。
關鍵是,這不是他自己寫筆記的習慣嗎?
簡直就像他自己親手寫的一樣!可他沒有一點印象寫過這些手劄,也根本不可能寫過這樣的手劄!
每個人随手記東西的習慣不一樣,比如行間距,字間距這些細枝末節的就不說了,主要是其他古書都是縱寫,隻有“申和玉”的手劄是橫寫的!
簡直匪夷所思,申和玉的神經都要打結了,都沒想明白怎麼回事。
“申和玉”跟他有太多相似之處的,一樣的名字,幾乎一模一樣的容貌,現在連習慣都那麼相似。
這種相似讓他心亂如麻,總覺得忘了什麼事情。
元寶觑着申和玉的神色,看着他一臉的不可置信,眉頭緊鎖,口中喃喃自語——這種情形他見過幾次,意味着申和玉發病了。
他不敢打斷他,也不敢跟他說話,這時候任何一點刺激都會讓申和玉發瘋。
來顧府之前,他家少爺一直悶悶不樂,時常喃喃自語,說着一些不着邊際的話:
“小玉,我害怕……”
“小玉,他們要把我帶走了,我不想走。”
“你說過,還會回來的,你為什麼還不回來?”
時常說着說着就嚎啕大哭起來,他發起瘋來十分可怕,抓住一切機會傷害自己,投湖,撞牆,無所不用其極。
“是不是我死了你才會回來?小玉!”
元寶想起申和玉發病的樣子忍不住打了個寒戰,他一直很害怕,顧府對自家少爺并不好,萬一發病,以他和巧香兩個人根本救不回少爺的。
萬幸的是,少爺自從來了顧府,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不僅愛笑了,也沒有發病的苗頭。
在元寶看來,申和玉就是喜怒無常也好,性情大變也罷,那總歸是平安無事的。
隻要人沒事,其他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元寶不識字,不知道手劄裡面寫了什麼,否則他絕不會把它們拿給少爺看的,居然惹得少爺有發病的前兆。
過了一會,申和玉自己冷靜下來,一時半會理不清頭緒,慢慢找,總會有其他線索的。
他想。
曾經有位哲人說過:想不通的事就别想了。
等睡一覺明天醒來,說不定一下子茅塞頓開,什麼都清楚了。
折騰了這半天,背上的傷口這會隐隐作痛,還是暫時放過自己,明天再說。
“元寶,來扶你家少爺去床上!”
“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