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人雖然從升職後就猛補水利的知識,但到底還是半瓶子水,他心裡直打鼓又沒有什麼可以說的,隻好繼續打太極。
“臣也非常贊同任尚書的治水之言,為了水土豐茂,百姓能種有所收,朝廷确實應該及時修整水土。不過也要注意不要因大興水土而勞民傷财,需得找到平衡之處。……”
他從肚子裡搜刮出一些常瑜曾經硬給他灌輸的一些思想,但是他也不敢多言,恐怕得罪了在場的某些重臣,隻能挑一些折中的話說。
萬萬沒想到他一說完,皇帝就拍掌稱善,“不錯不錯,果然如任尚書所言,你是有治水之能的。你回去之後就拟一篇楚州的治水策,明天呈上來,做得好了朕重重有賞。”
這話一出口,在場的大臣們紛紛用餘光看向常大人,而常大人則吓出了一腦門的冷汗。真是怕什麼來什麼,他恨不得當場跪下大喊,你們不如讓我女兒來吧,她比我厲害多了,可别為難我這個庸人了。
不過為了女兒和自己的項上人頭,常大人也沒法喊出來,也沒辦法抗旨不尊,隻能捏着鼻子領了旨。
之後常大人就是站在一旁裝樹,眼觀鼻聽着紫宸殿中各位能人們你來我往。老臣們大多還是不願興修水土之事,不想辦不好了沾一身腥。而年輕一點的則想趁搏一搏機立個功或者撈上些好處,開始支持。
最後在皇帝的拍闆中,此次朝會定下了循序漸進治理水土的事,至于後續的具體安排則由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和中書令幾個重臣商議決定。
最終那些一直以前朝因水利覆滅為由反對本朝治理水土的老臣們,也沒能改變皇帝的主意。
而倒黴的常大人,因着工部尚書和皇帝的一頓誇贊,也連帶着被有心人看在了眼裡。
不過常大人此時一點也沒有察覺,他最焦急的就是皇帝要他寫楚州治水策,就是把他打死他也寫不出來啊。
沒有辦法之下,他隻能又向自己的女兒常瑜求助,他現在已經完全不反對女兒讀書科舉入朝為官了。
在現在的常大人心中,有能力的人做該做的事才是最适合的,如果換自己的女兒來,肯定能比自己表現得好很多。
“今日的事就是這樣的,我估計後續他們肯定會繼續找我來制定治水的策略,實在是麻煩大了。”常大人對着女兒常瑜講述了今日對他來說驚心動魄的經曆,一臉生無可戀,愁眉緊鎖。
“阿耶,陛下是要求明日就上交楚州治水策?這會不會太趕了一些,或許他隻是要一個大體的可行之路?”
哪怕是水利專家常瑜,一個州的水利工程策略,也不是說制定計劃就能制定的,還需要前期不少信息的采集和數據的計算。
“陛下就是那樣說的,讓我明日交一份楚州治水策,沒有具體的要求。這……”常大人聽到女兒的疑問,也不禁有些拿不準注意。
常瑜看着自己也直犯迷糊的常大人,不由得歎了一口氣,她這是還沒進朝堂便已經感受到了入朝為官的不易。
“那我就先按我猜測的寫吧,陛下估計自己也知道治水策不是那麼容易寫出來的。隻要我們交上去的治水策言之有物,就應該不會被責問,阿耶先寬心,冷靜下來。”
在常瑜的安撫下,父女二人也算達成了共識,于是常瑜也不再耽誤時間,而是根據之前自己了解到的淮南道信息開始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