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留下拓跋焘在京是為探聽朝廷消息,不想同年南梁陳慶之帶兵連克北魏三十二城,以三千人馬攻破幾十大軍駐守的虎牢關,占領荥陽,扶持北海王元颢坐領洛陽,改元建武。爾朱世隆棄城而逃,孝莊帝被近撤退到長子。洛陽城中到處傳唱,“名師大将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拓跋焘勸劉義隆跟自己回平陽跟随高歡,劉義隆一心願為梁國人物,對陳慶之欽佩不已,對梁武帝稱羨連連,心想:“蒼天有眼讓南朝出了這等人物。”堅決不肯走。劉夫人在洛陽眼見得朝秦暮楚,幾家天子,也說:‘“我年紀大了要死也死在兒子身邊。”
元琦珪也道:“洛水就在眼前,若有變我随先人而去,也是美事。”
拓跋焘分析說:“朱爾家集兵百萬,已在西路,陳慶之占天時之利趁一時兵威可是孤軍深入并無援軍不日就要兵敗,洛陽兵家之地危機四伏必不能久安。”
劉義隆反駁道:“陳慶之有勇有謀,縱橫千裡,威震中原,他就是兵敗我願随他去建康為民。”
“你是文弱人,想那建康繁華南朝風流我将來陪你去是了,隻是現在天下正亂社稷未定去不得,再說。“拓跋焘冷笑道:”你知道當年宋武帝嗎?“
劉義隆聽他說到父親劉裕,激動道:“高祖不是你能談論的。”
“我不談别的,武帝攻破南燕,西取巴蜀,北滅後秦,氣吞萬裡,天下莫能抗,你看今日這陳慶之能勝武帝嗎?”
父親的功績越發彰顯着自己的無能,劉義隆面色蒼白,啞口無言。
拓跋焘又道:“你是舍不下元小姐嗎?”
“胡說!”劉義隆聽他當着母親同元琦珪的面說出這話,當場變臉,“你不要小人之心,我看梁軍入城秋毫無犯,就是朱爾 榮大軍回來殺得也是勳貴。我布衣文士何懼之有,隻是母親年高小姐年少,洛陽不是久留之地你帶她們走吧!”
劉夫人不肯,元琦珪也不願,劉義隆說:“母親想想兒子的心。”對元琦珪道:“小姐想想父母生養的劬勞,既在世為人豈不如蝼蟻嗎?”
衆人各自無言,次日拓跋焘帶着兩人離城之際再三放不下劉義隆,隻說:“你鎮日在家關好門戶,大事平定我就接你。“
劉義隆謝他好意也不多說。
前線戰報飛馳,朱爾榮大軍逼近大敗元颢。孝莊帝重入洛陽,元颢兵敗被殺,陳慶之帶軍撤退,在河陽遇到山洪幾乎全軍覆沒,自己喬裝成僧人潛回建康。劉義隆聽到消息扼腕長歎。
洛陽大亂是從孝莊帝殺了權臣朱爾榮開始的,侄子朱爾兆為報仇帶兵攻入洛陽,攜持孝莊皇帝北上在晉陽佛寺勒死。拓跋焘在平陽得知此事義憤填膺,向高歡說:“朱爾氏謀為大逆,天天人人得誅。”
高歡也知朱爾氏已失盡人心,東望洛陽,意在天下。拓跋焘跟随高歡在信都起兵,一路蕩平朱爾氏,朱爾羽生被斬,朱爾兆兵敗自殺,高歡另立孝武帝元修,官拜丞相,柱國大将軍,太師。中原大地終于重見太平。
拓跋焘将劉夫人和元琦珪安頓在邺城,自己馬不停蹄來洛陽尋劉義隆。洛陽幾經戰亂早已滿目瘡痍,拓跋焘尋了幾條街市才找到舊日的府門,磚瓦多有破損,庭中雜草叢生,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這房子沒了主人,“車兒。”他不自覺還是叫錯了名字,改口又叫:“劉仲則,劉珉。”
劉義隆從後院提了水出來,見是拓跋焘也感意外,拓跋焘喜不自勝上前拿下水桶,“好公子,我回來了!”
劉義隆鎮靜道:“回來就回來吧!母親和元小姐呢?”
拓跋焘又說:“我把他們安排在邺城了,我升官了現在是都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