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琦珪成婚之日,劉義隆已除服為官。元琦珪以父兄之禮請劉義隆上座受禮,劉義隆看斛律光少年英雄,元琦珪窈窕淑女,真正天作之合,端杯與他們說:“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語畢,先飲盡了杯中之酒,眼前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他心中竟有一絲辛悲,隻對元琦珪低聲道:“你要過得好。”
元琦珪點頭,劉義隆淚閃。
拓跋焘察覺他情緒不對,偷偷在席上說:“你現在傷心也晚了,大丈夫何患無妻,你喜歡什麼樣的,我再給你找一個?”
劉義隆忍住淚水,強笑說:“我不是傷心,我是高興。我什麼樣的也不要,我不配。”
拓跋焘納罕,“你這話何來?”
“為人夫,為人父而來!”劉義隆冷冷道。
拓跋焘以為他是自幼見父母仇隙,又被父親所傷,所以如此也不再提,反說:“那咱倆做伴也挺好。”
拓跋焘在邺城月餘便收到晉陽诏令奉命西征,并州刺史王思政在河橋之戰中被高歡大敗,身受重傷被部下在死人堆中救出來。
宇文泰讓他鎮守并州,他看出玉壁地處險要,是高歡西征的必經之路,他心中對高歡恨懼知道反攻不成隻能固守,所以修築城池,聚糧積草,親自坐鎮。
高歡得知深以為患誓要拔之,親率大軍在玉壁城下連營四十裡,将玉壁城團團包圍,高歡先禮後兵寫信招降,“彼若獻城,可掌并州。”
王思政回信,“可朱渾元早降,如今并州何在呢?”
高歡次日在兩軍陣前,派劉桃枝上前問:“将軍當年勸孝武皇帝棄國入關,如今孝武何在?将軍又效命于誰?”
王思政因元修被宇文泰毒殺之事本就不自安,今日被高歡兩陣之前捅破心結,更是憤懑,下令閉城堅守不敢出城迎戰。高歡大軍強攻九天,不得破城,時已寒冬年關将近衆人思歸,高歡隻得先行撤軍。王思政在城上看着高歡大軍遠去,心中如釋重負。
高歡回軍之後,巡視河北定、冀兩州,看見官吏多有不法,人民多受其苦,下令提拔有賢能的低位官員,免除賦稅,開振貧者,大赦天下。問政于高澄,高澄在邺城上奏說:“禦史中尉高仲密選人為親,排除異已,不得衆望,請免。”
高歡因為高仲密是本家渤海高氏,又是高敖曹的兄長,所以沒有免官,反怪高澄不能馭下,讓高澄管束。
高澄置酒以請,好言規勸,高仲密見前妻舅崔暹在旁不以為公事反以為私恨,他偏狹性燥不顧高澄的臉面當即拂袖而去。高澄驚怒,“此人剛愎自用,怨氣沖天,眼中無世子更無渤海王。”
崔暹解釋說:“他是為我在這裡的緣故,我妹妹與他是結發夫妻,十年恩愛不及一眼美色,他見趙郡李家的女兒貌美棄發妻而另娶,家妹至今郁郁,他必以為是我在世子面前挑拔離間。”
“趙郡李家?又是她家?怎麼他後妻比太原公夫人如何?”
崔暹不敢回,高澄更覺有趣味。不日又為崔暹之妹尋陳郡袁氏袁聿修以配,袁氏乃北朝高門,父為中書令,叔為車騎将軍。特命高仲密出席婚禮,在席上外放高仲密為豫州刺史,高仲密滿懷怨恨的接受認命。
高澄到後堂觀禮,女眷都回避,他高聲道:“趙郡李氏女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