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珽告罪,“仲則不必傷懷,我今日才覺自己相術不精,日後還請多賞光,能使我收益。”
劉義隆拱手,“客氣。”
拓跋焘同劉義隆随高洋離開平城前往邺城時心中對自己的大魏社稷已經釋然了,他看着遠處的劉義隆,心想車兒,我們一起同遊平城了,将來我們還要去建康。
高洋回到邺城襄城王元旭一改往日的嘴臉頭一個請命說願意入宮請皇帝禅讓移駕。
高洋讓在朝上态度不明的司空潘樂,侍中張亮、黃門侍郎趙彥深等衆人一起前去,到了昭陽殿元旭主動上前道:“五行循環,有始有終,齊王美德四方敬仰,臣冒死請求陛下效法堯舜禅讓。”
元善見雖然早有準備不想這話卻從元旭嘴裡說出來,其他人聽元旭說得這樣理直氣壯反而有些汗顔,心想這元旭自家都如此說了,我們還替變扭什麼,都齊聲叩請,“齊王衆望所歸,請陛下體恤民情,順應天意。”
元善見氣得眼前發黑,過了一會兒緩過口氣來,道:“這事讓你們久等了,我自當避位,隻是你們安排我去哪兒?”
一聽皇帝松口,門外侍崔劭,裴讓之忙捧着禅位诏書進來,“陛下放心,北城的府邸已經備好,儀仗車馬都等着了。”
元善見聽他們萬事俱備,隻得拿過诏書用了玺。太尉元韶在外接了诏書和玉玺送去給高洋。元善見走下大殿,群臣請他移駕,他說,“古人有顧念遺簪敝履的遺風,我想效法,和六宮的妃嫔們告别一下,可以嗎?”
直長趙道德說,“您還是快走吧!”
高隆之上前說:“現在天下還是陛下的,何況六宮呢?臣願随侍!”高隆之陪着皇帝與妃嫔及其下屬告别,整個後宮都痛哭失聲。李嫔誦讀陳思王曹植的詩:“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
直長趙道德催了幾遍,元善見才出宮門登車,趙道德就在旁邊同坐,元善見喝斥道:“我自己畏天命,順人心,讓出帝位,你是什麼東西,敢這樣放肆!”趙道德根本不理他。
元善見走到雲龍門,感慨:“我今日的侍遇也不比漢獻帝差!”群臣都陪着皇帝做出傷心之态,獨高隆之心中真的難受竟流下淚來。
高洋之前召集工匠在邺城南郊建受禅台,築天地壇。高隆之問高洋道"如此大興土木,不知殿下究竟要幹什麼?"高洋道:“你往日在洛陽大費人力物力,廣營佛寺廟塔,我現在做些小事,你過問為何?"高隆之閉嘴不敢多說。
高洋又得知他在禅讓時所作所為,便宣高隆之來,問責說,“我父神武在日以你為族親,入朝為貴,我兄文襄在日以你為臂膀,任鹽鐵大事,今日你不為高家喜反為元氏悲?”
高隆之匍匐在地,滿口告罪,“老臣糊塗,老臣性愚,萬死。”
高洋說,“卿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