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十六年,在悠悠的曆史長河之中,宛如一塊沉重且布滿陰霾的巨石,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經曆者的心頭。
後世史官在泛黃的書卷中,用凝重的筆觸記錄下這一年的種種苦難,它無疑是最為艱難的一年,天災人禍如洶湧的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無情地沖擊着這片古老的大地。
年初,熾熱的驕陽便早早地顯露出它的暴虐。
天空中,那輪烈日仿佛被點燃了怒火,日複一日地高懸着,光芒刺目且熾熱,沒有一絲雲彩敢來遮擋它的威力。大地上,河流如同幹涸的血脈,一道道裂痕觸目驚心。
原本肥沃的農田,如今幹裂成一塊又一塊的土坷垃,莊稼在幹裂的土地中奄奄一息,葉片枯黃卷曲,仿佛在絕望地向蒼天祈求着甘霖。
村莊裡,百姓們望着毫無生機的田野,眼中滿是焦慮與無奈。
老人們坐在村口,望着萬裡無雲的天空,不住地搖頭歎息,那渾濁的眼中流淌出對未來的迷茫。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們,紛紛扛起水桶,長途跋涉前往遠處那幾近幹涸的溪流取水。
他們的腳步沉重而疲憊,汗水濕透了衣衫,卻依然咬緊牙關,艱難地前行。孩子們圍在村口,眼巴巴地望着取水的隊伍,幹裂的嘴唇微微顫抖,渴望着能有一口清涼的水滋潤自己的喉嚨。
日複一日,旱情愈發嚴重。水井中的水位不斷下降,許多人家的井都已經幹涸見底。牲畜們也因缺水少食,變得瘦骨嶙峋,時不時發出凄慘的叫聲。
集市上,糧食的價格如同那飙升的烈日,一路飛漲。百姓們為了能買到一點糧食,不得不拿出家中僅有的積蓄,甚至不惜變賣家中的财物。然而,即便如此,糧食依舊供不應求,許多人隻能在饑餓中苦苦掙紮。
就在百姓們被旱災折磨得奄奄一息之時,一場更為可怕的災難悄然降臨——瘟疫。不知從何處傳來的病菌,如幽靈般迅速在人群中蔓延開來。最初,隻是少數人出現發熱、咳嗽的症狀,然而短短幾天,患病的人數便如雨後春筍般激增。
患病者們痛苦地呻吟着,身體滾燙,仿佛被烈火灼燒。他們的面容憔悴,眼神中充滿了恐懼與絕望。家中有病人的,親人們隻能守在床邊,以淚洗面,卻無能為力。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許多人在病痛的折磨下,很快便離開了人世。
街頭巷尾,随處可見停放的屍體。人們來不及悲傷,便匆忙将親人的屍體掩埋,生怕瘟疫進一步擴散。村莊裡,往日的歡聲笑語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與哀傷。寺廟中,擠滿了前來祈求上蒼庇佑的百姓。他們跪在佛像前,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希望神明能夠憐憫他們,驅散這場可怕的災難。
然而,幸運的是,朝廷早有先見之明。在旱災初現端倪之時,便迅速做出了應對之策。皇帝親自下令,開倉放糧,赈濟受災的百姓。各地官員也紛紛行動起來,組織百姓尋找水源,打井抗旱。同時,朝廷還派遣了大量的太醫奔赴各地,救治患病的百姓。
太醫們不顧個人安危,深入到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他們身着簡陋的防護衣物,穿梭在病患之間,仔細地診斷病情,開方抓藥。在簡陋的醫館中,他們日夜忙碌,為了拯救每一個生命而竭盡全力。
各地的鄉紳們也紛紛響應朝廷的号召,慷慨解囊,捐出自己的财物,幫助受災的百姓。他們在街頭設立粥棚,為饑餓的人們提供食物。一些有識之士,還組織百姓清理街道,掩埋屍體,試圖切斷瘟疫的傳播途徑。
盡管朝廷和民間都在齊心協力地應對這場災難,但殘酷的現實依舊讓人痛心疾首。在旱災和瘟疫的雙重打擊下,大片的土地荒蕪,無數的百姓失去了生命。村莊裡,十室九空,許多家庭支離破碎。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大半的人口在這場災難中喪生,繁華的城鎮變得冷冷清清,曾經熱鬧的集市也變得門可羅雀。
明宣十六年的這場災難,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侯府之内,氣氛凝重而又忙碌。
自謝缪向朝廷獻上應對之策後,侯府衆人便時刻關注着朝廷的動向。
當得知朝廷果真采納了他的意見時,他當即召集府中管事,神色嚴峻地說道:“朝廷既已行動,我等侯府也不能落後。如今穩住糧價之事,關乎民生,亦關乎我侯府聲譽,切不可有絲毫懈怠。”
侯府的管家們迅速響應,紛紛開始着手安排各項事務。
賬房先生抱着厚厚的賬本,手指飛快地撥動着算盤珠子,仔細核算着侯府能夠調配的資金。
一邊算,一邊口中念念有詞:“此番行動,需大量銀錢購置糧食,以配合朝廷穩定糧價。府中現銀雖有,但也需精打細算,不可浪費一文。”
與此同時,侯府的護衛們也被組織起來,分成若幹小隊。他們身着整齊的黑色勁裝,腰間佩着長刀,神色冷峻。小隊長們站在隊伍前,大聲傳達着命令:“此次任務,務必聽從指揮。随車隊前往各個糧庫,确保糧食運輸安全,不得有任何閃失。若遇不法之徒哄搶,格殺勿論!”護衛們齊聲應和,聲音響徹侯府庭院,彰顯出他們的決心與氣勢。
而在朝廷這邊,一系列舉措正有條不紊地展開。
戶部尚書親自坐鎮,指揮着各地官員穩定糧價。
在各個城鎮的集市上,官府張貼出了醒目的告示,上面詳細說明了朝廷對糧價的管控措施,嚴禁糧商哄擡物價。負責巡查的衙役們,手持水火棍,在集市中來回穿梭,密切關注着糧鋪的動靜。
有個别糧商心存僥幸,試圖暗中提高糧價,卻被眼尖的衙役當場發現。衙役們毫不客氣,将糧商帶到官府大堂。大堂之上,知縣老爺怒拍驚堂木,厲聲喝道:“如今大災當前,朝廷全力救災,你竟敢違抗政令,哄擡糧價,擾亂民心,該當何罪?”糧商吓得渾身顫抖,“撲通”一聲跪地求饒:“大人饒命啊,小的一時糊塗,再也不敢了。”知縣老爺冷哼一聲,下令将其重責二十大闆,并罰沒其囤積的部分糧食,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