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想逼女兒,但也知道高考的借口是有時間限制的。
原本蘇江濤已經想好,說等到蘇錦葵高考結束以後,就再把借口更新成他們夫妻兩個的年齡壓力。
為了這個借口,他們甚至想過用年紀,以及他們兩夫妻當初作為運動員留下的救急作為借口。
卻未曾想蘇爺爺和蘇奶奶直接早早預判了他們的想法,他們在蘇錦葵初二,也就是燕京奧運會後,運動員關注度保障的那一年,憑借着家傳的中醫技術,将自家醫館升級成了當地,乃至全省最具知名度運動員康複療養院。
蘇江濤雖然不滿父親這不給"活路"的行為,但他真的不得不佩服父親的高瞻遠矚。
從中醫館轉型成康複醫院,不但避開了很多人對中醫的偏見,甚至還借着地處長白山,自帶療養溫泉的優勢,成為了周邊城市省份運動員和老年人眼中最值得信賴的"療養勝地"。
原本蘇江濤還想着借由運動員職業病的特殊性來作為借口,但蘇爺爺這一劑預防針,直接斷了蘇爸所有的後路。
蘇爸雖然不知道女兒是因為什麼突然轉了性子,但若這是蘇錦葵自己的選擇的話,她回老家接班确實是一個能讓全家所有人滿意的選擇。
何況打從蘇錦葵上高中起,他們夫婦兩個就被調到了京城。
如果這是女兒自己的選擇,他們這對從小缺乏陪伴的父母确實沒有立場争辯。
蘇錦葵就這樣回到了長白山。
隻不過她沒有選擇讓爺爺奶奶接站,而是獨自打車抵達了曾經工作/學習數年的療養院。
她看着周邊明顯比記憶中要嶄新不少的醫院陷入了回憶。
按照原本的時間線,她應該是在高考後考入錢塘江大學的臨床醫學院,然後在大三升入大四的那年夏天,遇到了前來醫院複診的汪卓陽。
當時的他剛剛在不久前因為落選16年芭東奧運會名單,而被退回省隊。
而他當時就診的醫院,正是蘇錦葵大四實習的蘇杭第二人民醫院。
當時正在實習的蘇錦葵,在得知對方是國家遊泳隊的運動員後的第一時間,便聯系了當時正在國家隊工作的蘇爸。
作為實習醫生,她本不應該多管這些閑事,但當她得知汪卓陽此次就診并不是退役,而是想要重新遊回國家隊後。便偷偷聯絡了蘇爸。
畢竟在大多數人眼中,被國家隊退回省隊的運動員幾乎很難再有重回國家隊的希望。
何況此時的汪卓陽正是因為舊傷複發才不得不退出奧運名單的選拔。
現在的傷病已是如此,然後就更不用說帶着傷病的四年後。
所以她便想要從蘇爸那了解一下汪卓陽的成績是否還有重回國家隊的可能。
然後她便得知了汪卓陽的過往。
12年的他曾是東煌遊泳隊在霧都周期奪牌的種子選手,但他卻在奧運會前夕因為一次意外扭傷了腳。
他也因此在作為種子選手的前提下,錯過了自己18歲那年的奧運會。
到手的奧運會,甚至奧運金牌飛了,這對每一個運動員而言都是近乎天譴一般的苦難。
但汪卓陽并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18歲的他在傷愈後火速進入了下一屆奧運會的備戰。
他在國内的各大賽事中屢戰屢勝,他的個人成績在不停刷新着上限,但天不遂人願的是就在所有人都滿心期待着他王者歸來時。
他又因為長時間的高強度訓練,而出現了必須入院治療的窘境。
但不同的是這一次他沒能再留在國家隊,而是在被剔除選拔名單的同時,以養傷的名義退回了省隊。
不少人都勸他趁着年輕退役去上大學,但他不甘心。他選擇了用手術的方式徹底恢複。但手術的治療和康複期,再加上年齡的增長,讓他又一次錯過了與自己運動員生涯的第三屆奧運會擦肩而過。
這一次不是因為傷病,但那就是那微乎其微的時間差,讓他徹底失去了競争名額的機會。
四年時間,汪卓陽憑借着自己的努力,頂着術後傷愈的身體重回了國家隊。
但他依舊未能如願,舊傷雖已痊愈,但多年訓練累積下來的暗傷,卻依舊成了他奪冠路上的催命符。
而彼時的蘇錦葵則是以研究生在讀身份履行着自己規培之路。
她沒有想到自己剛剛輪轉回自己實習的科室,便再一次碰到了不久前剛剛在此被國家隊退貨的男孩兒。
此時的他早已沒有了當初為了夢想不屈不撓的鬥志,他的就診目标從原本的重回賽場,轉向了日常生活。
蘇錦葵能夠清楚地感受到少年那仿佛心死一般的壓抑。
行屍走肉一般的他完全沒有了曾經積極向上的生氣。
而且這一次蘇錦繡甚至從父親那裡收到了求助電話。
"小葵啊,爸拜托一件事……"
接到電話的蘇錦葵了解到了一切,而她也在那一天于心不忍地說出了那一個改變汪卓陽一生的問題。
"如果我說……我能幫你重回賽場,你……願意相信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