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要用中醫暫時穩住汪卓陽的精神狀态。至于未來能否重回國家隊,又不單單隻是她治療效果的問題。
她想着隻要用中醫的理療技術,配合輔助治療。等到時機成熟後,汪卓陽自然會因為成績的上限自然而然地歸于平靜。
她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争取時間。
下班後,她趕忙回家翻起了書房書架上的書。
她的房子是當初決定留在蘇杭發展時,父母幫忙在醫院周邊買的房子。
蘇爸蘇媽知道醫學生沒什麼錢,就想着讓她至少不用受房租的拖累。
何況當時的蘇爸蘇媽身在首都,和他們當初想着努力給女兒在首都買房的夢想相比,蘇杭的房子顯然要更加現實且實惠得多。
一進門她便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書房書架上的中醫書上。
這是當初她剛開始實習時,爺爺從長白山寄過來的東西。
當時的蘇錦葵并沒有怎麼在意,而是将這些看起來非常典雅的"書籍"當成了書架上的裝飾。
她明白這些書籍價值,也明白爺爺是希望她能夠在學習西醫的同時,不要忘記曾經的中醫功底。但當時的她已經走上了西醫的道路。
一個實習醫生,從實習到規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恨不得點點滴上班的她根本沒有時間再去思考本專業以外的東西。
但現如今這些市面上找不到的"珍寶"俨然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她對遊泳運動員的成績了解不多,但她很清楚汪卓陽的身體想回到競技狀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她之所以翻這些中醫書,既是想穩住汪卓陽的情緒,也是想要替自己父親贖罪。
哪怕蘇江濤的決定應該是整個遊泳隊,基于現實綜合考量後的結果,但她們家畢竟在裡面摻了一腳。
為此她真的希望自己能夠盡可能的,讓汪卓陽恢複到一個更好的身體狀态。
為了這件事她甚至連夜視頻連線自家爺爺,想要尋求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
然而誰料就是這麼一問,竟然真的讓她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汪卓陽的舊疾能治,但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一聽有辦法,蘇錦葵想都沒想便應了下來,然而緊接着還不等她把消息發給汪卓陽。蘇爺爺便又抛下了另一記"重磅炸彈"。
蘇爺爺:"你先别着急挂電話,我的恢複正常不單單是指讓他免受職業病的困擾。
我指的是我有辦法讓他重新回到他在這個年紀該有的競技狀态。"
"競技狀态?"蘇錦葵感覺自己的耳朵好像幻聽了。
但蘇爺爺顯然已經料到了她的反應:
"還記得我小時候教你的針灸術嗎?隻要配合上相應的藥膏和理療,就有辦法讓他一邊療養一邊恢複競技狀态。"
"針灸……藥膏……行爺爺你快幫我做一個全套療程的報價出來,若是您講得這些可行的話,國家隊那邊應該有不少運動員可以參考這一方案。"
蘇錦葵樂了,雖然蘇爺爺的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她明白自家爺爺絕對不是那種會拿人家病情開玩笑的人。
他敢開這個口,就說明他有至少七成以上的把握,那麼既然如此國家隊那邊就應該有不少運動員可以因為這一套方案受益。
然而還不等她亢奮衰減,蘇爺爺便又直接一盆涼水澆了上來道:
"辦法是有的,但我做不到。"
"您做不到?爺爺您别拿我尋開心。"
蘇爺爺:"沒和你開玩笑,手法上是不難,但他的情況比較特殊。"
"你知道中醫為什麼很難和西醫抗衡嗎?不是中醫沒有好的治療手段,而是我們中醫的發展路線很多都傾向于舊時代"達官貴人"的私人定制。"
"尤其咱們家這一脈又是宮廷禦醫出身,我們的很多治療手段,都是常年針對某一個人衍生出來的技術。"
"這種技術需要醫生長時間針對少數幾個病人的情況做了解。"
"何況他又不是普通人,他是運動員,他的恢複需求和難度比普通老百姓更高。"
"咱們家的醫術雖然兜得住他,但你爺爺我都這個年紀了,肯定是沒那個時間和精力去做這種私人醫生的活兒。"
"若想要讓他恢複競技狀态,就必須要在他訓練的同時,時刻兼顧他的狀态變化。"
蘇錦葵:"那爺爺您手下的醫生……"
"你覺得我會把家傳的手藝傳給外人。"
"丫頭,有些東西不僅僅是我教不教的問題,人家孩子來我這學醫想學的是能安身立命的手藝。"
"咱家根系上的傳承雖好,但無論是難度還是普适性,都并不适合大多數人學習。"
"你想一下,他們若是學了我這套,學成了還好若是沒學成,他們耗費了那麼長時間,卻連普通的中醫手法都比不上,你覺得那合适嗎?"
蘇錦葵:"那怎麼辦?"
蘇爺爺:"很簡單,你回來接手家裡這塊招牌,我帶着你學一個月,我保你看到成效。"
蘇錦葵OS:“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