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不反對有人想要推行體育素質教育,他們隻是真的明白想要做到這一切有多難。
沒有任何一個教育學工作者會希望自己國家的孩子,是一群隻會讀書的應試怪。
但這卻是當代在沒有找到優化辦法前,最為穩妥的一種處理方式。
至于蘇錦葵所說的那些高校聯賽一類的活動,就更是不在領導們反對的範疇以内。
畢竟當代的教育體系,本就有體育生機制在内,能卷到代表學校參賽這種級别的,本身也必定是那種有天賦的潛力股。
就像霓虹那邊的體育社團,大多會在大一結束後開始各種各樣的退社潮一樣。
能夠一直堅持到高二高三,并代表學校參賽的終究隻是極少數人。
領導們唯一的擔憂,就是蘇錦葵那明顯要搞事情的國際高校聯賽。
他們支持蘇錦葵這種從各省份内部選拔,再統一集中一起舉辦全國級高校聯賽的競賽模式。
但如果說最後在全國比賽中取得成績的前幾名,還要與霓虹那邊的代表學校進行國際賽,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個問題。
國際比賽無論大小,都必然會涉及到一個形象問題。
不管是在各種國際場合,還是真的走出國門,隻要牽扯到這些你代表的就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你和你的國家。
乒乓球,羽毛球這類能出成績的項目倒還好說,但足球絕對是一個讓所有領導都頭疼的大麻煩。
國足的成績和形象如何,領導們懂得都懂。
但為什麼這麼多年始終都沒有人在這個領域大刀闊斧,歸根結底就是國足是在國内體育商業化不足的現狀下,極少數能夠自負盈虧且支援其他項目的競賽體系。
他們雖然對外的成績菜的讓人不忍直視,但這似乎也并沒有影響到國足球迷願意給國足花錢的沖動。
所以久而久之上面也就漸漸開始放人。
畢竟現在的情況是哪怕國足在國際上沒有成績,也依舊可以做好自己的商業生态。
這要是真的哪天突然靈光一閃,然後又無法長久維持優越的成績的話,就極有可能會因為這種落差而砸掉自己國内的基本盤。
領導們也不是不想大刀闊斧地扭轉形象,隻是這年頭是個人都會害怕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遭遇什麼"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黑曆史。
但蘇錦葵這一上來就要和外國學生比拼,而且對象還是霓虹這個對國人而言相對敏感的國家。
這個組合任哪個領導都會感到擔心。
他們也想過問蘇錦葵要不要先給國内高校一點時間,但蘇錦葵卻絲毫沒有這方面的想法。
她隻是一臉平淡地開口道:
"局長,不是我冒險,而是我覺得這件事對我們而言不管輸赢都不是什麼壞事。"
"我知道你們擔心輸了比賽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國家形象,但你别忘了我們也有乒乓球這樣必赢的項目在手。"
"我們國家發展最為迅速的是什麼時候,不就是那幾年被外國壓制的時候嗎?"
"有壓力才有動力,尤其是在面對霓虹國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東煌人會願意在這種時候落敗。"
"大家的參與和關注度上來了,自然就能讓體育産業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而且到了那時,如果我們連沒有職業門檻的高中生競賽都輸了,那大衆也就自然不會再用我們隻是國足不行作為借口。
國足說國内足球人口太少,球迷又說真正熱愛足球又有天賦踢球的人無球可踢。
這是目前國内足球市場正在面對的死結。
我們不是總說我們國家真正會踢球的,都踢不了球嗎?那麼現在我們用一個非職業的比賽去給到大衆機會,如果這樣我們還赢不了。
就代表我們是真的缺乏那種想要努力踢球的年輕人才,到了那時就會有很多因為刻闆印象而被迫放棄足球的人,因為這樣一個上場機會,而真真正正的開始嘗試和努力。"
"這樣以後我們體育部門在為國家隊選材的時候,就可以有更為廣闊的人才選擇空間。"
蘇錦葵:"總而言之目前國内的體育行業,缺的就是一次打雞血一樣振奮的契機。"
"我們大多數國人對體育行業關注度不佳這沒錯,但我們對冠軍和金牌的癡迷,也是旁人所無法想象的高漲。"
"所以在這種時候,我們與其宣傳參與體育活動有多少好處,倒不如直接給大家一個絕對不能輸的理由。"
“這樣才能給大衆一種必須要去了解這項運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