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是少陽,老陽,少陰,老陰。(我發現曾老的解釋更好懂)又稱早晨、中午、黃昏、晚上。又是四時?
結合陰陽變化,四個圖的變化,也确實代表了一天的氣溫,這個四象是有圖的,這裡不能發圖,就不闡述了,自行了解。
③八卦定乾坤。
又稱:三生萬物。
要知道,八卦是三條橫杠,為什麼在原有加上了一條,也許是閑的。兩儀代表天地,四象代表四時。
伏羲先生很無聊,還想概括一下天下萬物,于是多加了一條橫杠,成了:地、山、水、風、雷、火、澤、天。
與天有關的,風、火、澤;與地有關的,雷、水、山;加起來就是八卦。
又稱(天)乾、(地)坤、(風)巽、(雷)震、(水)坎、(火)離、(山)艮、(澤)兌……也有釋意,自行了解。
↑充分發揮了想象力的創作,曾老南老的解讀同理,聽起來很玄很虛。
畢竟那時候啥也沒有,所以伏羲sir作為第一個開悟者,他也不知道如何表達,畢竟這種感覺無法解釋,于是他畫了這個八卦圖,把它當成概念。
例如,“日”字,怎麼來的?“月”字,怎麼來的?學習一門語言,總要先記住比劃、字母,同理。俺們也可以發揮想象力去理解。
都有圖的,姑且不解釋了,細說占篇幅。
也許,以上就是伏羲八卦圖的來源。
後由周文王補充,衍生六十四卦。
他算是牢獄之災,無事找事,抒發心中苦悶。還有一種理解,他在商朝,這時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制度,這世上的事情也複雜了些,除卻天事,還有人為。
所以,他補充八卦為六十四卦,每一個卦還備注了卦詞。(閑,就想創造,真理)
六十四卦,六條橫杠,又稱六爻。
八卦三條橫,為什麼又增加了三條?(不知道)姑且算是周文王先生的創造力。
這個解釋起來更麻煩,待鑽研。
再論,為什麼《易》這麼扯?代入古人,那時候民智為來,且不說這世界究竟有沒有神?要教化思想,那是很難的。大家都更願意相信世上有神,所以先賢們,用“祭神”這種辦法來教化人們,當然也許是不夠系統的緣故,這就給以前的學問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有人信,有人不信。但一般達成所謂社會上的成就的人都信,為何呢?
回歸到易“人是萬物之靈”這是周武王說的。他是周文王的兒子。仔細琢磨一下,這世上那麼多人?為何偏偏開悟的是他們?除卻個人努力,我料,總還是有神秘力量在冥冥之中相助于他。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也。(原神:當你足夠努力,那麼就會獲得神的眷顧,獲得神之眼!)
曾有段時間,很想出家,覺得諸事不順,其中滋味難說,但現在回看,總會開闊。
那麼就說一說修道,以往總以為一定要去當道士,當和尚……現在想來,其實“道”隻是一種對人生的感悟,所以無需糾結,哪裡都可以修行,哈哈,聽起來很玄捏~
網上看道士發的視頻,例如較出名的陳師行道長,揣測也就是練功,吃飯,看書等……再看弘一法師李叔同,還有别的,又涉及書法、作畫、樂器等……這些個搞修行的,大概都是一個“閑”字。培養愛好也好,自由散漫的生活也罷,又何嘗不是咱們現代人一種對理想自由的向往呢?
如此一想,修行,随時随地,就在當下。
略有感悟,頓覺晚年一茶三飯,三五老友作伴,聽鳥看草坐躺椅,妙也。
太極:?
陰爻:? 陽爻:?
太陽:? 少陰:?
少陽:? 太陰:?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 ? ? ? ? ? ? ?
不行,放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