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今天不去了?”這期間外面的閑言碎語說的有多厲害,李氏也是有所耳聞,拉住要出門的阿圓。
“沒事,我以後也不能一直待在家裡呀,總會有出去的時候,管他們說什麼話,我隻當聽不見就是。”阿圓又接着說了一句:“再說,這些天我也經常出門啊。”
“之前出門好歹都還在村裡,隻是怕你發生上次那樣的事,真是吓壞我們了。”李氏說着摸了摸胸口,感覺仍然心有餘悸。
“雖然這回我是去鎮上,但出了村之後,旁人不認識我,也聽不着什麼話,更遇不着什麼事。”
看來上次的事,這個孫女是一點都沒有長記性啊,李氏又多叮囑了一句,“是,那給你的車錢可别再省下了,和他們一起坐着安全些,一個人别落單了。”
“好,我知道了。”上次被抓……确實是自己太過大意,不過這回,路上那麼多人,這就應該不算孤身一人吧。
“既然去了鎮上,别忘了給你外祖他們報個平安,一包藍色麻布包的雞蛋别賣,給你外祖帶去。”
“好,知道了。”我說怎麼用兩個顔色的布包着。
見阿圓準備告别,李氏忍不住再三叮囑,“路上小心點,鎮子上人多注意點身邊,别走小路,要是遇到搶東西的,别跟着追,要是追到不認識的地方,東西丢了事小,人丢了事大。”
“好,阿奶,你不用太擔心,你回去吧,我出門了。”
李氏仍是在門口目送阿圓遠去,直到看不見人才轉身念叨,“唉,真是不省心的孩子呀。”
阿圓挎着一籃子,裡面裝滿了差不多一百個雞蛋和一包帕子荷包香囊之類的繡活,雞蛋是家裡二十隻雞攢的,那包繡活是阿圓和她娘還有大伯母空閑時間繡的,都是攢夠了一個數拿去鎮上賣的。
走在村裡的路上,迎面碰到了不少人,之前還會打聲招呼說兩句話的嬸嬸伯伯,現在仍是會寒暄幾句,隻是語氣眼神都帶着憐憫,“阿圓,又去鎮上賣東西啊。”
“嗯,嬸嬸好。”
“阿圓可真勤快呀,這麼好的孩子,可怎麼遇到了這種事。”想起什麼,連忙說:“哎,瞧我這嘴,給你陪個不是,别往心裡去啊。”
嬸子又安慰阿圓,“阿圓,那些人說的話别往心裡去,心裡别難受,都是一群碎嘴子的,以後該遭報應,我一看你,就知道你的福氣還在後頭呢。”
倒是以前幾位相處好的姐姐妹妹,現在眼睛不小心對上,都馬上就低頭匆匆離開,怕自己也成為閑言碎語中的一人,阿圓知道這世道就是對女子有諸多要求,并不怪她們,如此行為也是由周圍的環境所造成的,并不是她們心裡所想。
從村裡到鎮上的路途大概有十五六裡,對阿圓來說這點路途還算不得什麼,每次都會把坐車的錢省下來。
因着村裡早已有了一位做牛車生意的,但平常坐牛車的人隻有寥寥幾位,賺的銅錢不多,牛也要吃比平常更多的草料,故自家并不費力氣去拉人。
家裡的牛主要是用來耕種、翻地,能比人更快翻耕完,也能在收割時更快更輕松的運送糧食,平常不用時,會拉出去吃草,這項重任就交給家裡最小的孩子虎子,本來這個年紀了,家裡也應該去送虎子認一些字,即使不求取功名,将來也好做事,但家裡實在沒辦法供兩個讀書人,等堂哥考上秀才後,家裡就能免一些賦稅,也能多些進項。
阿圓心裡想着些事,沒過多久就到了鎮上。
今日是集市,鎮上的人倒比平常多了些,阿圓在走往集市攤位區時,看到前方有一位熟悉的身影,小跑兩步追上去,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诶,春溪,你也來鎮上了呀。”
“阿圓姐,你走路過來的嗎?”
“嗯,比你慢了不少呢。”
既然碰見了,又都是要去同一個地方,兩人便一路同行,說着最近的事。“阿圓姐,你聽說最近村裡傳的流言嗎?”
“嗯,聽過,出門的時候也常常有些人在後頭碎嘴。”
“我覺得……其實好像也沒有那麼可怕,我之前待在家裡東想西想,反而覺得很難受,感覺天都塌了,走出門之後發現也不過如此,大家也都過着各自的生活,除此之外并沒有什麼變化,而且出了村子後也就沒人認識我,沒人說那些事。”
“對啊,不過村裡人大多都是這樣,心腸也說不上算壞,上次我們被……不見後,也都盡力幫忙尋找,隻是村裡就這麼大,沒什麼新鮮事,這件事怕是要讨論一段時間了。”說到被山匪抓去的‘被’字時,阿圓換成了‘不見’還壓低了聲音,春溪也點頭。
“唉,隻是最近很無聊,自從出了這件事後,平常玩得好的都沒有再來找我了,就是我去邀她們一同走,不是避開當沒看見我,就是找些理由推托不去。”
“她們也是不想和我們一樣被人人讨論吧。”提到這些,多少有點令人難過了,春溪換了個話題,“那天桃花姐回家前,還跟我們說讓我們可以找她玩,來她店子裡買東西還可以打折,阿圓姐,你知道桃花姐在鎮子上開了一家什麼店嗎?”
“我不知道,那天我帶你們下山後就回家了,沒來得及跟她們道别。”
“是瓊花閣,專賣簪子發帶,我之前還去這家買過一條發帶,很好看,有一次我去找你的時候就戴了那一條,發帶是明黃色的,發帶尾端繡着兩隻淺色的黃鹂。”
“哦,原來是那條啊,我記得确實挺好看的。”兩人賣完手上的東西後,又一起去了錦衣閣,賣完手中的繡品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