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圓進屋,在凳子闆闆正正地坐下,說:“我于書上所知一物可榨油,在贛州名曰黃金油一升二兩銀,而其他地方沒有此油,此榨油的果實,我曾在山中見過,阿爹阿娘,你們說這個生意做不做得?”
林明:“你如何知書上所說即為真?”
阿圓:“這事我也問過外公了,外公親口說過他去過此地,也聽聞此油。”
林明:“阿圓,既然隻有贛州才有,而其他地方沒有,這是為何?既然未曾聽聞,你覺得我們這個地方會有人買嗎?”
阿圓:“不管怎麼說這都是油啊,總會有人買的。”
林明:“你說二兩銀子一升,賣給誰?誰又會出錢買?”林明又道:“我們這些平常人家大多吃的什麼油,你知道那油坊裡面的豆油、芝麻油,也是油,但你看那些定價才幾十文一斤,又有多少人買?”
阿圓:“阿爹,你做事的酒樓還有那些富裕人家……”
林明斷然否絕:“不可能,那酒樓都是要賺錢的,這油的成本太高了,而且你跟那些人家攀得上什麼關系嗎?他們就會買你的油,難不成是等着我們給你想辦法嗎?”林明說到這,有些生氣,“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這世上的事有哪件是容易的……”
文娘拉了拉林明的衣服,向他搖了搖頭,林明便沒有說下去了,“總之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等阿圓走了後,文娘:“夫君,剛才話說得重了,你知道阿圓為什麼會想要做這事嗎?”
林明:“為什麼,為着出門遊曆?我以為阿圓已經忘了,但這事确實沖動,怎麼什麼都沒想好就找我們,到時白白費了力氣銀錢。”
文娘為自家女兒鳴不平,道:“人家長河是有志向,我們阿圓就是沖動行事了?”
林明連忙解釋:“不是,我不是這意思,阿圓是我們女兒,自是要嚴厲些。”
文娘:“哼,我看你還跟孩子較上勁了,你溫和些,說不定阿圓還能聽進去。”
林明自知話說重了,便妥協道:“好,我聽你的。”
第二日,外公外婆表哥送三人出門,“阿圓别難過,有事盡管找表哥幫忙。”表哥摸了摸頭,遞給阿圓一樣小兔子抱着大蘿蔔睡覺的木雕擺件。
有人安慰,阿圓心裡倒沒有那麼煩悶了,“你看出來了呀。”
“是看出來了,我昨晚還聽到了些聲音。”
“嗯,我記着了,有事一定找表哥。”
臨走時,外公又另拿了二十多張白紙,“還需不需要紙張?”阿圓接過,“謝謝外公,夠用好一段時間了,用完了我定會找再外公要。” 幾人揮了揮手,溫舉人三人看着牛車遠去,才轉身進了門,每次阿圓他們一來這裡就熱鬧許多,平常隻有三人,甚是冷清。
牛車上,阿圓把玩着那個小兔子,想着以前從沒有想過的問題。
昨兒夜晚阿圓被阿爹的話狠狠打擊到,難過了半宿,但後面又想想,阿爹确實說得對,那些問題自己從來沒有想過,一直以來憑借自己的力氣,很多事都做得輕松,過得順風順水,沒遇到什麼困難,就是上次遇到了兇惡的山匪,也輕易地逃出了,之前無往不利的力氣在這碰了個跟頭,這還是第一次隻依賴力氣是解決不了的。
·
過了年不久,大軍回京領賞時,因北方大捷,皇心甚悅,便下令,本年的稅收将比戰事前減免兩成,之前戰事傳來勝利的消息,大家心裡那股開心勁到現在還沒過去,又聽聞此喜訊,鎮上也下令元宵節夜不禁宵,借着節日與百姓同慶,元宵節當天大家去鎮上湊熱鬧,想人分享訴說心裡的喜悅,借着節日抒發自己的喜悅。
今日來鎮上的人要比以往多得多。鎮上熱鬧非凡,打雜耍的賣小吃的,處處都挂着紅燈籠。
這天,阿圓來到外祖家找表哥,“外婆,表哥在嗎?”
外婆:“阿圓來了啊,你表哥正在屋裡呢。”
阿圓敲了敲門,“表哥,有點事想找你幫忙。”
表哥打開門将一大包東西放在院子中的石桌上,“阿圓,你來的正好,我正愁呢,快幫我挑挑。”布腳垂落在桌旁,露出裡面一大堆各式各樣的木雕。
表哥:“上回你說過之後,我就琢磨着再試着賣一次。”剛才好像聽到表妹有事找自己幫忙,又問道:“對了,阿圓你剛說找我有事幫忙,什麼事啊?要不這些等下回過節再賣吧。”
表哥做勢要将這些收拾起來,阿圓伸手擋在木雕上,“表哥,不急。我知道你之前做零散工,那你去油坊幹過活嗎?有點事想了解一下。”
表哥:“那這你可就問對人了,前段時間油坊屋頂破了,還是我去幫忙修補的呢,而且當時有人來買油,一人過去招呼,另一個人忙活不過來,我還幫了會忙,最後多結了些工錢。說吧,你想知道什麼?”
阿圓驚喜道:“那真是太好了,表哥,那你看到他們是怎麼把油榨出來的嗎?有沒有什麼特别的工序?嗯……這個可以說嗎?會不會是他們祖傳的手藝,要是這樣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