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能夠賣出比其它油更高的價格,那就要讓買的人知道這油比其它油更有價值,一方面是可以借助外面的“黃金油”“貢油”名号,另一方面就是藥用價值,不缺錢财的富貴人家,其它的東西再怎麼不在意,但能和官府搭上邊,以及和身體健康有關,肯定是比較在意的。
……
阿圓便先去了藥鋪和醫館,阿圓想的是,如果這“黃金油”早在贛州流傳了很多年,甚至成為了貢油,那醫書中或有記載,一些郎中或許翻看醫書時會看到“黃金油”的藥用價值,這樣遊說時也好有郎中背名。
便一家一家的,詢問他們知不知道黃金油的名号?一開始都說沒有,還奇怪問油怎麼到藥鋪醫館來問,見阿圓不是來看病買藥的,等阿圓想再多問幾句時,便不再回答,還有些直接請了阿圓出去,讓她别妨礙其他人看病買藥,一連好幾家都是如此。
阿圓都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挑錯了路,但現在還不到放棄的時候,起碼先把鎮上的醫館藥鋪全問一遍,再想其它。
另一件事就交給表哥和長河去做了,便是把“黃金油”,“貢油”的名号打出去,讓人知曉鎮上能有人在賣這種油。
可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阿圓問了一天準備回去時,在一個比較偏僻狹小的巷子中看到了一間小醫館,阿圓心想既然碰到了,那就去問問吧,走進醫館,一位頭發灰白,卻精神矍铄的郎中正在看診,醫館中隻有一個人在那看病,顯得有些冷清,阿圓一看那郎中留着白須,心中燃起一絲希望,想着此人一看行醫多載,經驗豐富,見多識廣,或許知曉。
……
回到外祖家,阿圓和表哥長河說了今天的情況,表哥和長河也說很順利。
接下來就等個兩三天,等人上門來問。可門前冷冷清清,阿圓有些着急,畢竟秋收也快到了,阿圓還想在秋收前賣完,就在阿圓思考如何上門去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鎮上的富人,要說熟悉的,就是阿爹酒樓的東家,其實不用在酒樓裡,他們自家人吃也是可以的,可以借助阿爹和酒樓東家的交情先去問問,看能不能賣出一些。
這時有人上門來了,是一位穿着灰布長衫的中年男子,“我可是費了些力氣才找着地方,原來是賣“木拼”的老闆啊。”
表哥:“不是,是我表妹,暫借了我這鋪子。”
中年男子:“你們二位,也是年紀輕輕就有所作為了。”
阿圓,表哥:“過獎過獎。”
中年男子:“二十升,這是銀錢。”
阿圓:“多謝,以後再來啊。”
有了第一位客人上門,賣出第一份油,接下來的生意就漸入佳境了。忙活了好些天也是順利賣完了,大概得了二十兩多銀子。
可剩下的油渣和果殼怎麼辦呢?丢掉嗎?其實那些果殼在炒幹油籽水分的時候,已經用的差不多了,剩下的當柴火燒也可以,隻是這油渣,我記得其它油的油渣,像豆渣是可以給牛豬等牲畜吃的,這個油渣也能給家裡的牲畜吃嗎?可是這麼多,再怎麼能吃,家裡的牲畜吃一年半載也吃不完吧,還是說當肥料呢?
嗯……阿圓想,油渣餅應該不止這些作用,要是也能賣出換錢就好了,不過秋收将至,此事隻能暫且擱置。
·
這時候離秋收也還有沒幾天,阿圓就把家裡運糧食要用到的牛車給趕回家了。
上次播種時,村裡不是給發了一斤新糧種,阿圓之前沒空去關注,不知道到了收獲的時候,是不是真的如村長所說,能收獲那麼多的糧食,不過到時候收獲,自己也是要去收割的,也就能知道了。
原來村民們将信将疑種下了新的糧種,便日日都去田裡,細心觀察照料着。
長成禾苗時,村民們就看出了不同來,慢慢地差異越來越明顯,新的糧種,明顯長得更快更高,更粗壯,到了抽穗的時候,那更是明顯,稻杆上一簇一簇的,都是飽滿的稻穗,而旁邊的水稻顯得更瘦弱一點,稻穗少些,稻粒也沒有很飽滿。
“看來官府确實沒有诓騙我們,說的是真的。”
“不知道官府把産量這麼高的種子發給我們,接下來會不會提高田稅?”但村民們轉念一想,“就算提高了,也還是比前要收獲更多的糧食,說不定能天天吃飽了,還能換成餘錢。”
哎呀,先是戰争赢了減稅,後有糧食增産,這怎麼一件好事接一件好事呀?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