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纨绔世子太撩人 > 第14章 第十四章

第14章 第十四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她不明白,好端端的,明耀帝為何有遷都之意?

其實本朝曾經遷過一次都。

永樂年間,當時的國君認為京州所處的位置太好。

江南水鄉,膏腴之地。

京州太.安定,安定得會讓皇帝忘記,北邊還有個對大明虎視眈眈的蒙古。

于是他決定遷都,遷在當時的北州所在的位置,并将其改名為京州。

而京州則被改名為南州。

永樂帝是一代雄主,遷都之後曾多次親征蒙古,打得讓其分裂成兩個國家——柔然和烏桓。

往後五十年以遊牧為本的北方蠻夷都無力進攻大明。

他臨死前,提出“天子守國門”,并将其作為祖訓。

定都京州有利有弊,利在于方便天子看到北方,建立憂患意識。

弊在于國都距離邊境太近,倘若邊關告急,京州将不會再有防線,很容易被敵軍一鍋端導緻滅國。

總的來說,縱觀遷都後的百餘年曆史,弊是遠遠大于利的。

國都離邊界太近,激勵的不僅僅是我國皇帝,還有柔然可汗。

試想敵國的國都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此等誘惑之下,柔然怎能不賣力地進攻大明?

七十年前,柔然可汗統帥三軍大舉進犯大明國。

大明的邊關在發情的柔然鐵騎之下如同紙糊的一樣,毫無作用。

柔然騎兵在沒有阻隔的平原下一路馳騁,僅用了兩日便抵達京州。

兵臨城下。

可哪怕國難當頭,當時的熙琮皇帝也秉承“天子守國門”這一祖訓,死守京州,不做唐明皇。

京州乃金城湯池,加之柔然大軍并不擅長攻堅戰,各地守軍也支援迅速,國都最後被守了下來。

滅國之危過去後,熙琮天子意識到,定都離邊關過近弊大于利,但他依舊沒有選擇遷都。

而今遼地邊軍在遼王的訓練下已自成體系,有一套專門對付騎兵的戰術。

哪怕遼王死去,遼軍依舊能夠穩穩地守住國門。

既然北方無法對國都造成威脅,為何反倒要遷都了呢?

就在姜瑤愁眉不展之時,她瞧見大叔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小姑娘豁然開朗。

京州離邊關極近,離另一個地方更近——遼甯路。

那裡有一位勢力強盛到極點的遼王。

自古以來藩王擁兵自重,甚至反叛的例子數不勝數。

遼王手下良将如雲,雄兵無數。

京州與遼甯路之間又是一馬平川。

姜瑤曾暗暗研究過之前那段匪夷所思的曆史。

乾元帝立儲二皇子已經足夠恢詭谲怪。

更讓姜瑤不解的是,遼王竟沒有造反。

明耀帝登基初期,根基未穩,朝中心向他的大臣并不多。

那時,天時地利人和均在遼王之手,遼王造反,絕對是勝券在握。

最是無情帝王家,姜瑤一向不信皇家衆兄弟間有什麼似海親情。

可她根本尋不到遼王不造反的理由,便隻能根據之後那段口口相傳的曆史,将其歸結為罕見的手足情深。

然而現在看來,兩兄弟之間也并非世人想象的那般和睦。

天子遷都多半是因為懼怕遼王。

害怕他造反。

遼王對皇帝極具威脅,歸根結底還是由于他離京州太近。

此時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遼王占據絕對優勢的時代,而今天子乃是正統,又是千古難得的明君,民心所向。

遼王造反無法如以前一樣一呼百應,天下大勢已不在蕭陽,而在蕭邦。

隻要皇帝遠離遼地,不被一擊即潰,最終敗的,将會是遼王,大明注定還是會在他手裡。

至于兄弟之間為何要維持表面上的平靜,這其中的波詭雲谲,就不是姜瑤所能猜測的了。

乾清宮詭異的安靜,惹得天子不喜,他劍眉一皺,沉聲道:“怎的突然都成了啞巴?”

還是無人回應他。

“嗯?”皇帝提高音調,怒意升騰。

殿内,一位男子一咬牙,起身道:“陛下,無論定都京州好與不好……這都皆不能遷啊,此地已成了我們的根,牽一發便會動全身,百害無一利啊。”

不少京州人士雖沒有說話,但看他們的表情,顯然那男子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蕭邦立刻明白,遷都,會遇到的阻力将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各世族已在京州緊緊紮根,遷都便是在動搖他們的根本。

門閥世族豈能答應?

哪怕他是皇帝,也無法克服阻力強行遷都。

當初永樂帝能夠力排衆議成功遷都,是因為那時大明建國不足三十年,世族紮根不深。

而今大明已經延續數百年,名門望族的根已深深紮入京州的地下,各族之間盤根錯節。

明耀帝深知,平日裡他能夠說一不二,是因為他并沒有觸犯到這些家族的根本利益,故朝臣們會擁立他。

若是這個皇帝危及家族發展,世族門閥們将會聯合起來,對抗他。

與整個京州為敵的滋味,并不好受。

蕭邦了然,借助遷都使得北方的威脅不複存在的這一想法,注定難以變成現實。

于是他隻得作罷。

最後一個問題是他的一種試探。

試探各世族子弟的想法。

更多的,是給他的侄子蕭靖傳達一個消息。

他蕭邦,還是不放心他們父子倆。

蕭靖的冷笑,則是他對皇帝叔叔的回應。

最後一個問題被皇帝中止不議。

這次盛會也就此戛然而止。

之後,在皇帝告訴衆人,十日後務必參加春獵,至此,今日的才子相聚正式告一段落。

散會後,姜瑤輕輕喚了一聲:“大叔。”

蕭靖閉上眼,狠心地沒有回應,小姑娘又叫了一聲。

世子殿下回頭,無奈道:“姜姑娘,我是聲名狼藉的纨绔世子,離我遠些,于你、于我都有好處。”

姜瑤的大名他聽說過,權傾朝野的内閣首輔獨女,博學多才。

而自己是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和小姑娘在一起,會使其名聲受損。

再者他作為藩王世子,若是和首輔獨女之間有什麼交集,他那位皇帝叔叔怕是又要對他産生什麼懷疑。

這無疑會給他增添不小的麻煩,故而世子殿下鐵了心地要與小姑娘撇清關系。

可小姑娘接下來一句話,讓蕭靖心軟下來,改變了主意,決定在不讓外人知曉的情況下,繼續和小姑娘保持聯系。

小姑娘垂首,細聲說道:“大叔,你不理我可以,但是你不能忘了你的孩子,棄它于不顧啊,小奶貓可想它娘親了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