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南洞頂層公寓。
窗外的首爾浸沐在暮色中,霓虹初上,如流淌的液态黃金。安娜放下那隻手機,屏幕微光熄滅,将樸赫俊院長謹慎而充滿試探的邀約暫時封存于寂靜。房間内沒有開燈,隻有落地窗透入城市的微光,勾勒着她沉靜的剪影。她面前那杯野菊茶早已涼透,散發出清淡苦澀的餘香。
對樸院長的邀請,她沒有立刻答複。這不是故作姿态,而是需要時間精确測算。人文學院教授職位,即使是受邀面試的,對她而言絕不僅僅是職業躍遷。
這是韓國正統學術權力金字塔尖的象征性台階。接受它,意味着安娜·李這塊融合了文學核爆能量與哈佛教育光環的金字招牌,将正式納入國家最高學府的系統背書,獲得無與倫比的合法性與權威加持。這是将個人影響力與國家學術話語權深度捆綁的戰略性步驟。
幾天後,一封措辭優雅考究、蓋有首爾大學人文學院鋼印的正式面試通知函寄到了安娜在江南區的私人辦事處。函件采用了最高規格的書寫紙和印刷工藝,細節間透露着體制内的古老莊重與對這位現象級文學家來到學校的鄭重期待。
面試安排在首爾大學人文學院最具象征意義的百年文史館内一間名為松石(Pine & Stone)的專用會議室。房間曆史感厚重,深色實木鑲闆牆壁,高高的穹頂上繪有傳統水墨松鶴圖,地面是光可鑒人的深色硬木地闆。一張巨大的桃花心木長桌占據中央,肅穆如同祭壇。空氣中彌漫着舊書籍、優質木材和權力沉澱下來的特有氣味。
當安娜穿着那身簡約至極卻剪裁完美的淺米白 Brunello Cucinelli 羊絨混紡定制套裝、腳踏 Manolo Blahnik 麂皮尖頭細高跟、帶着那隻 Valextra 公文包準時踏入松石會議室時,長桌兩側投射來的目光瞬間聚焦。
參與面試的陣容堪稱豪華:人文學院院長樸赫俊(亞洲文學史泰鬥)、兩位資深副院長(分别負責現代文學和古典文學)、比較文學系主任(研究西方文論的大拿)、東亞女性文學研究所所長(也是位頗有影響力的女性學者),以及兩位重量級的退休返聘老教授(象征學院的傳統根基)。
總共七位男性,兩位女性。
空氣中無聲的審視如同織就了一張無形的網。
安娜臉上是标志性的沉靜微笑,姿态優雅卻帶着一種無形的氣場,向衆人微微欠身緻意後,在長桌盡頭那把特意為她準備的椅子上從容落座。沒有一絲局促。
面試過程如同精心編排的交響樂章。
樸赫俊院長率先發言,語氣莊重中帶着明顯的贊許:“Anna·Lee,不,Anna·Lee教授”樸赫俊院長提前使用了尊稱,來營造親近感。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首爾大學人文學院全體同仁,對您近期在文學創作領域取得的裡程碑式的、全球矚目的成就,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她對此感到厭煩》這本傑作,不僅震動韓國文壇,其引發的深度社會思考和文化反思意義更是遠超文學本身!”
他的開場白定下了官方基調——高度認可,積極争取。
随後是程序化的流程展示和問題轟炸。
首先是專業能力的驗證,比較文學系主任重點考察她對薩義德“東方主義”、斯皮瓦克“庶民研究”、乃至當代跨國女性主義叙事理論的掌握深度和應用能力。安娜的回答條理清晰、旁征博引、融彙東西,更将《她對此感到厭煩》中對東亞女性生存狀态的洞察與西方理論進行了精妙互文,展現出頂尖學者的理論功底與實踐洞見力的完美結合。
同時學院對安娜的跨學科潛力也進行了評估,東亞女性文學研究所所長對小說中蘊含的強烈性别意識和社會學價值進行深挖,詢問她如何将其融入傳統文學史教學。安娜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建議開設當代韓國文學中的性别話語與無聲叙事專題研究課程,将文學文本與社會結構深度鍊接。
還有對安娜教學能力的考察,兩位副院長就教學方法、課程設計理念提問。安娜描繪的課程藍圖充滿互動性與挑戰性,她以帶領過補習中心的學生通過文本細讀、田野調查、戲劇排演等方式,深度解剖韓民族集體心理深處的厭煩文化及其文學表征,目标是培養有批判精神與情感共情力的學者,而非背誦文學史的死記硬背者。她強調培養學生看見沉默之下靈魂的能力。
這番描述讓在座幾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授都微微颔首。
最後就是比較私人的,樸赫俊院長補充詢問她如何看待其小說帶來的國際影響,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影響力推動首爾大學人文學院在全球的地位。安娜思路清晰,提議策劃年度東亞女性之聲國際論壇,邀請歐美頂尖學者與作家來校交流;利用她在國際版權與影視改編領域的資源,推動首爾大學人文學院作為亞洲文學輸出重要原産地的品牌塑造。
整個前半段,面試團的問題如同溫熱的暖流,對安娜的哈佛哲學學士+比較文學雙料碩士學曆背景、學術潛力、社會影響力、國際視野、以及《她對此感到厭煩》帶來的巨大聲譽充滿了溢美之詞與高度期待。氣氛融洽熱烈,入職似乎隻是走個過場。